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入选2018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揭晓了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项入选项目。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发掘的四川渠县城坝遗址项目成功入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论坛上揭晓的年度考古新发现,历来被学界简称为“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相比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六大”被指评选标准更偏于学术价值。
此次入选2018年六大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分别是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和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已清理各类遗迹438处,出土大量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物。城坝遗址由城址区、津关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组成。其中,郭家台城址由壕沟、城墙、城门、大型建筑、街道、车辙、窖穴、灰坑等组成,为汉晋城址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处于渠江右岸的津关遗址是国内目前仅见的水路关口遗迹,对于了解汉晋帝国的水路关口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宕渠”文字瓦当及上百支竹木简牍的出土,为我们全面了解汉晋帝国对郡县一级的管理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新材料。
在去年10月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渠县城坝遗址项目已获得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此次再获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六大考古新发现,再度证明了它的价值。
另外5大考古新发现项目: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出土葬式为蹲踞葬的人骨化石一具,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也是广东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还发现华南考古年代最早的穿孔蚌器、距今1.7万年的广东年代最早的陶器。青塘洞穴遗址全面展现了华南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聚落形态特征。
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首次发现史前独木棺、发现同穴多“室”合葬墓。这些独具特色的墓葬群与城河遗址发现的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共同构成了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完善的聚落形态。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四座大型夯土台基,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相当于四座相对独立而联系密切的小型夯土台城。建筑群始建于庙底沟文化二期,可能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发现大量精美玉器。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两周时期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大墓出土的金首权杖、青铜鍑、铁矛等,部分中、小型墓所出螺旋状金耳环、金手镯等饰物,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发现春秋早期最高级别的悬乐和最早的床榻。
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太子城遗址为近年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中后期高等级皇家城址,推测为金章宗避暑的行宫(捺钵)泰和宫,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
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
洪都拉斯科潘遗址是玛雅文明重要的贵族居址,已经有100多年的发掘和研究历史,一直都是美国学界的“主场”,但近些年却在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中国声音”。2015年起,由李新伟研究员带队的社科院考古所科潘考古队走进南美洲热带雨林,探索玛雅文明最繁荣的城邦,通过对8N—11号居址的发掘。逐步厘清贵族院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的24座墓葬中出土了精美的玉饰。近四年的发掘为深入认识科潘城邦的社会结构、贵族与王室的关系、社会变革及其衰落等提供了新材料。
编辑:许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