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开门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D”送上太空

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01月13日 07:59

1月11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取得2019年中国航天首次发射“开门红”的同时,开启新年度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5、4、3、2、1,点火!”女性“01”指挥员张润红清脆的口令声,再次回荡在发射场上。虽然去年实现成功“首秀”,但是她还是早早到任务现场盯着,虚心请教各岗位的老同志,认真地做笔记、作比对。

同一时间,发射阵地上、测控机房中、生产厂房里、深山点号中……面对新年度的首次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所有航天人一切从零开始,科学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把每一个环节当作最关键过程,把每一个动作当作成败性操作。

“2019年,中心仍将执行高密度发射任务。我们将坚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保持敢打必胜的昂扬斗志,形成团结奋战的强大合力,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中心主任张学宇说。

刚刚过去的2018年,面对全年352天执行任务、100天连续实施7次发射等诸多挑战和压力,这个中心通盘考虑资源的调配使用,合理统筹多星多箭并行测试,优化测试发射流程,加强关键过程控制,成功应对产品质量、恶劣天气等带来的6次发射计划较大调整,有效应对西昌5.1级地震影响,高空、高压作业和低温、常规推进剂动用频繁等重大风险,有力确保了全年任务连战连捷。

“去年,中心以17战17捷的完美表现,刷新年度航天发射历史纪录,创造了奇迹。特别是我们圆满完成了嫦娥四号、北斗三号组网发射,为国争光,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相关新闻】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未来在月球南极建立有人照料的科研站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月球探测的步伐不会停止下来,只会更加深入。

他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前两步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采集2公斤月壤带回地球。

月球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嫦娥家族后续任务将更加惊心动魄。同时,探月工程也是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和带动性工程。

“我们目前正在论证探月四期工程,后续还将开展无人探测,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吴伟仁说。

“月球南极有的地方可以连续180多天有光照。而在月球南极一些陨石坑中长年无法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有可能有水冰存在。鉴于这些,我们希望未来在月球南极建立长期无人值守、短时间有人照料的科研站。”吴伟仁说。

吴伟仁说,中国还计划在2030年前后,研制出起飞质量约4000吨、直径10米的重型运载火箭,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并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中外科学家合作探测月球环境——

为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

为了更深入了解月球环境,为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搭载的两个国际载荷将开展相关研究,一个是安装在着陆器上的中国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一个是安装在月球车上的中国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中方首席专家张珅毅说:“我们探测的核心目标,是测量月球表面粒子基本辐射情况和危害程度。”

科学家说,在深空中,宇宙粒子无时无刻都存在,由于月球没有像地球一样的磁场和大气层保护,这些粒子会打在月球表面,而登陆月球的航天器也会受到粒子的损伤和影响。

“在载人登月之前,我们的探测可对月球上辐射的危害进行评估,将为月球开发和载人登月作铺垫。”张珅毅说。

德国基尔大学物理实验与应用研究所项目总师温牧说:“这次任务非常令人兴奋,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世界第一次。为未来人类登月做准备,这是非常棒的想法。”

编辑:许然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