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996,生病ICU!互联网刮起反996飓风,网友:哪个行业容易?

来源:成都全搜索 2019年04月03日 09:13

最近几天,互联网刮起了一场反996的飓风。

起因是一名程序员因为忍受不了公司996的工作安排,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项目一经发起,就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

程序员发起的996.ICU活动

什么是“996”工作制?

每天9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周工作时间为最低60个小时。

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网站还点名58、有赞、京东:

58每年9、10月份动员员工996工作以“应对业务量高峰期”,属于“常规性活动”,但又说“并非强制”。

有赞在今年年初的年会上公开强推996制,其CEO称:“几年后回看,这次绝对是好事。”

京东从今年3月份开始,分部门实行996或995工作制,京东表示:“全情投入。”

网站的创始人还建了一个支持按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万多人去点星。

在中国,加班已成常态

其实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在最近裁员风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996工作制成为一些企业逼退员工或是变相增加KPI的手段,再次引发大众关注。

有媒体采访了9位经历过996的员工,“进公司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来,走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他们中有的为了不被裁掉,发烧了也不敢请假、只靠硬扛;有的每天凌晨1点才下班,为了和心仪的女生培养感情,只能牺牲睡眠时间;也有人心态积极,即便每周比之前多工作30小时、工资降了40%,但她认为,在创业这条路上,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有网友看了后表示:不止互联网,其他行业一样的996,甚至797(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上7天班)。

在中国,加班早已成为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有网友评论所讲的,吐糟完996,该加的班,一分钟都不会少!

中国人加班到底有多疯狂?

来自瑞银集团的调查显示,在每周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和地区中,即便是排在第17位的伦敦,也只有33.46小时。相比之下,中国香港以50.12小时,高居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和地区第一名。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0名上班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7%的受访者称所在企业有“加班文化”。

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每周至少加班一次,其中19.4%的受访者每周加班两三次,5.2%的受访者几乎天天加班,仅5.5%的受访者从不加班。其中,46.6%的受访者表示,加班大多是被迫。

据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大约为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以上。

甚至连休假,中国人也在工作。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指出,88%的白领都需要在旅行中处理工作。

加班,让越来越多人倒在工作岗位上

然而,这样长时间的劳作,给职场人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影响。

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

过劳死曾被视为日本独有的社会现象。2006年,中国跃升为“过劳死第一大国”,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原来上班也会死人的。

2018年12月8日,大疆的一名应届生程序员猝死,有网友爆料大疆的加班文化:“简直病态,加班到凌晨”、“普通研发天天加班到十一点,核心研发凌晨两点。”

2019年3月2日早上,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江分局桃源派出所见习民警钮天成,因连续加班过度劳累,在工作岗位上猝死,年仅22岁。

2019年3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宗云医生值班后又上一天手术,倒在岗位上,享年44岁。

......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加班,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996的关注折射出年轻人社会压力大

在法律意义上,不管是996还是797,这些工作制的合法性显然是存疑的。它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甚至对这种机制进行话术包装,赋予其某些文化、道德色彩。

比如,愿意接受的被视为工作积极、有闯劲,有梦想,而配合不积极的则可能被斥责为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在此背景下,个体要对这种机制说“不”,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次程序员们的集体反弹,到底会获得怎样的回应,现在还不好说。不管怎样,这一现象应该启示劳动监察部门,过去谈论劳动者权益保护,似乎多针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然而现实证明,在“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程序员也可能遭遇劳动权益保护的危机。特别是部分企业以996工作制作为变相赶人的手段,劳动监察部门应该有更积极的关注和介入。

其实,对于996工作制的关注,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至当下中国年轻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

他们一方面要面对激烈的工作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来自购房、日常支出等生活压力。为了职业前景和生计,很多人只能选择加班工作。

就在最近,一则普通新闻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一位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突然“崩溃”,怒摔手机后嚎啕大哭,称自己“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是,大量个案汇集成现象,再加上一些大数据统计结果,应该让社会对年轻人的压力有更多审视。

曾几何时,我们把韩国、日本看作典型的年轻人压力较大的国家。现实表明,中国社会也正在进入年轻人压力“爆棚”的时代。

的确,“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无论从现实,还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不可忽视年轻人承受压力过大所衍生出的社会负面影响。

年轻人需要奋斗,但社会中忙得“像是被定好闹钟的机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未必是幸事。

警惕过度疲劳

疲劳界定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症状标准

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头涨、头昏或头痛;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兴趣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减退;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如何预防过度疲劳

1、当自己感觉体力不支的时候,学会主动休息;

2、强化三餐营养,饮食均衡健康;

3、适当运动;

4、定期进行体检,如果身体出现不好的变化,及时就医。

编辑:何佳昕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