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型的“社交货币” 中国成南极游第二大客源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0月29日 21:19

旅行,越来越成为一个让大家逃离繁琐的日常生活、释放内心压力的度假方式。一些常规地大家或许有些腻味了。但作为七大洲中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南极,对于普通人而言,那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

9月10日,一则“长城站开放旅游申请”的消息引爆了全网,自然资源部网站发布了一份赴南极长城站旅游的申请指南,其中指出,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的工作日,企业可以以单位名义正式来函提出访问长城站申请,申请通过后则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安排旅游活动,并对个人开放相关旅游业务。10天内南极游的搜索数量提高了三成,也引来了媒体的争相报道。相关链接:明天起,?南极,不再“难及”>>

近日,有数据显示中国成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大约每6个南极游客有1个中国人,最高单人花费达73万。

中国成南极游第二大客源 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

其实早在2007年,南极就已经有了来自中国的第一批游客。在本次《指南》发布之前,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的长城站,也一直在周末和节假日对游客开放。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游客参观长城站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游轮公司只要在登陆长城站之前向站内进行邮件申请就可以了。

但在最近几年,前往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

2011年,南极的中国游客第一次被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单独列出时,只有614人;到了2014-15年度,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3042人,排在世界第四。

南极游的中国游客数量2008年不足100人次,到2018年则达到8200多人次,短短10年时间,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预计在2022年至2023年的南极旅游季,前往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将超过美国游客,中国将成为南极游的最大客源国。

南极游成为2019最新型的“社交货币”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更新,参与极地游的游客群体从相对专业化、高端化开始向年轻化、个性化转变。加上周围有去过的人印象不错,口碑相传结合相关宣传与营销,促使中国游客去南、北极旅游人数越来越多。

我们离南极大约有20000公里。路程大概是这样的:从北京出发,先到达拉斯或者迪拜转机,飞往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再转机到乌斯怀亚,再选择邮轮或者小型飞机到达南极。光是前3段飞机,就要花去将近30个小时,机票加起来最低也要小1万,再参加目的地跟团,邮轮巡游要5万~20万元,小型飞机+邮轮要12万~16万元,飞机直达最贵,要50万元以上。

那为什么还是有更多的人愿意大老远跑到南极呢?

除了一般的旅游观光和洗涤心灵外,南极游还自带一种精神文化层面上的认同效果,而这种效果,恰好是他们所追求的。

最近有个热词叫“社交货币”,大概就是某种能让你精神实力大增的东西,通过别人的点赞、转发或者评论得到关注。当人们踏上南极的那一刻,要找的不是厕所,而是在南极洲上的“wifi”,要第一时间把这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发布到社交账号,向全世界宣布:我也是登上南极的人了!

面临来自游客的压力 南极“抖三抖”

南极是一个更为特殊的地方,它更加敏感,更加不适应人类的突然闯入。南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就极难甚至无法自行恢复。

虽然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针对南极游已经制订了许多保护南极环境的规则,包括不能靠近企鹅五米范围内,登陆下船、游玩返回上船都要清理鞋子,以避免生物侵袭等。

根据亲身前往的游客所言,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严格执行规则,游客连弯腰捡块石头也会被制止。

此外,每年登陆南极的游客也限制在约四万人左右,每一个登陆点每一次也不能允许超过100人上岸。

但是,即使做到了这些,近年来,大量游客拥入南极还是带来了许多问题,南极环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毕竟那片净土太纯净了,就算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人的脚印都已经给当地环境造成了破坏。

此外,观光邮轮发生漏油事件也是一大隐忧。很多游邮轮载着成百上千的游客在南极海域航行,一旦漏油事故发生,污染在所难免。

热度升高、不断普及的同时,南极旅行正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也须严格将其规范、限制在生态旅游框架内。首当其冲,需要通过一系列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国内法调适,确保极地旅游永葆绿色。(文综生态中国网 中新经纬)

责任编辑:何佳昕

值班主任:张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