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 古诗里暗藏玄机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是什么?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8月16日 13:31

自8月7日立秋之后

重庆、成都、贵阳等西南地区明显感觉到了降温

预报中的大暴雨虽然没有来临

但是,却迎来了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

2021年的华西秋雨,真的提前到来了吗?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典型华西秋雨区发生在四川盆地北部和陕西南部地区,四川谓之“秋绵雨”,陕西则称其为“秋淋”。

特征

华西秋雨最显著的特征是雨水连绵、持续时间长,能一连数日、十数日,或者淅淅沥沥时断时续,天气阴沉、日照少,湿乎乎的给人以郁闷不快的感觉;其另外一个特点是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以文坛上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例说明,夏季雨水属于豪放派,气势汹涌、喷薄而出;而华西秋雨则属于婉约派,浅吟低唱、缠绵悠长。

平均来讲,华西秋雨的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著的秋汛。秋雨的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不明显,有的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之久。

形成原因

从原理上看,华西秋雨是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锋面活动,形成较长时间的阴雨。具体来说,华西秋雨的成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进入秋季,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副热带高压南退,西侧的暖湿气流容易北上到华西地区。同时,西风带南压,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在华西地区交汇,形成辐合上升,带来秋雨。这种状态在秋季经常出现并且稳定维持,因而形成冷暖空气稳定的对峙状态,造成连续降雨。同时,由于秋季太阳辐射减弱,地面热力条件较差,降雨一般没有夏季强烈,雷电活动也相应较少,因此更多表现为持续的阴雨天气。

另外,其之所以出现在华西地区,与当地地理位置也有密切关系。西部的高原利于南方暖湿气流爬升,给冷暖气流交汇提供了便利条件。

“华西秋雨”与“巴山夜雨”

早在唐代,我国文人就将华西地区秋雨连绵的自然现象付诸自己细腻生动的笔触之下。1100多年前的一个秋雨夜,唐朝诗人李商隐客居四川,写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不仅留给后人一种表达思绪的诗意手法,更一语道破巴山夜雨的气象玄机。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年)七月赶赴梓州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他写下《夜雨寄北》的地方梓州属于现在的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一带。唐朝的东川节度使,管辖现在的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的部分地区。因而诗中的巴山,大概就是指四川东部、重庆西部一带地区;他诗中描述的当地秋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华西秋雨”。

诗中,李商隐无意间记录下的大自然的秘密。进入初秋,四川东部、重庆西部一带就会进入多雨期,且雨势大多比较缠绵。连续秋雨会导致江河水位急剧上涨,形成秋汛,就像诗中所说的“涨秋池”。

而这雨之所以称之为夜雨,是因为它喜夜间发作。秋季西北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和来自西南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形阻挡,冷暖空气容易滞留在华西地区,遇到山地抬升,形成云。白天的时候,云层遮挡了阳光,使得低空的气温不高,云层上下的温差小,不利于对流活动。到了夜间,云层上面快速降温,而云层下面有遮挡,使得低空气温较高,上冷下暖就容易触发对流,形成降雨。四川全年夜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60%至80%。因此,对四川盆地而言,华西秋雨多为夜雨。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何静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