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考古发现 纠正千年谬误 汉文帝霸陵发掘“有意思”!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2月14日 21:07

视频来源:陕视新闻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汉文帝霸陵所在地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下。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

千年谬误得纠正 汉文帝霸陵找到了

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为确认墓葬保存状态及周边文物分布情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基本确认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铁证”揭开文帝“霸陵之谜”

元代以来,史料记载,文帝霸陵位于凤凰嘴下,这一错距今竟已近千年。真相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搜寻“铁证”,一步步揭开文帝“霸陵之谜”。




“土夫子”“推动”考古成果问世

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的考古成果,颠覆了自元朝起700年来史学界的普遍认知。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推动”这项考古成果问世的,是千百年来令人不齿的一个群体:盗墓贼。

汉文帝霸陵真实地点得以确认,与汉武帝刘彻之妃“钩弋夫人”墓被盗密不可分。“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之妃、汉昭帝刘弗陵之母赵婕妤,其墓为汉云陵,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大圪塔村西。

2016年7月,汉云陵遭盗扰。淳化县公安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鉴于案情重大,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直接组织指挥陕西省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

警方循线追踪,从一个盗墓团伙挖出其他盗墓团伙,再扩线、扩人,历时一年多,打掉8个盗掘古墓葬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1人,侦破盗窃、盗掘、倒卖等文物案件96起,扣押涉案车辆10台,追缴文物1100余件。

这些盗墓贼分工明确,有提供资金者、有组织实施者、有踩点探墓者、有打洞盗墓者,还有销赃变现者,不同团伙人员既有交叉合作,也有争斗内讧。所涉文物包括陶俑、陶制动物俑、陶制编钟、石罄、青铜编钟、玉器等等。

江村大墓被盗文物

霸陵(江村大墓)所在之处及周边,近年来屡遭“土夫子”(即盗墓者)侵扰。鉴于霸陵陵区文物近年来连续被盗的严峻形势,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7年开始对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进行抢救发掘。12月14日公布的便是四年来取得的考古成果。

出土文物 印证展现霸陵地下官署机构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按照汉文帝生前的意愿,他的丧事一切从简。从目前的考古工作来看,也得到了印证。在已发掘的区域内,出土陶器居多,几乎没有发现任何金银器等贵重随葬品。

据介绍,目前已发掘的8座外藏坑中,共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其中,规模较小者出土马骨一具,另有塑衣陶俑、陶盆、陶罐等文物;较大者一般出土有数量不等的着衣陶俑、陶器、铁器、铜器、车马器等,另外,还发现包括木车马在内的大量漆木器遗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村大墓外藏坑也出土了“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廥印”、“器府”、“车府”等明器官印。“根据考古资料,这应当是模拟官署机构。”马永嬴说,这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种围绕主墓室设置的大量外藏坑既然具有如此象征意义,在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的秦汉时期,其墓主应当非皇帝莫属。”

刑徒俑

陶俑

汉代官署印章

马骨

铜滴漏

霸陵铜齿轮

而在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的外藏坑内,考古队员发现了大量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通过对金器的工艺及其外形特征,专家推测,这可能与汉文帝母子早年在代国生活的过往有关。“它们或许来自与草原接壤的代国,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否定传统认识 见证中华文明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南陵外藏坑出土的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文综文博中国、央视新闻、陕视新闻等 部分图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版面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张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