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位馆长带着家乡“宝贝”登台央视 展现四川瑰宝魅力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2月26日 11:35

就在2021年圣诞夜的晚上,《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央视CCTV3综艺频道播出收官之作。来自全国三十所博物馆的馆长们齐聚一堂,为大家揭开了《国家宝藏·展演季》文物特展的神秘面纱。三十位馆长不仅带来了各自馆藏的“宝藏”,还带来了当地重要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这些代表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土壤,在现场被组合成了“何以中国”的装置作品,震撼世人。

30位馆长之中,有两位是咱们四川考古文博界的熟悉身影,他们分别是来自四川博物院的院长韦荃和三星堆博物馆的馆长雷雨。

此次参加《国家宝藏·展演季》文物特展,韦院长带着《后蜀残石经》赴京参展。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古人就习惯把经典著作刻在石头上以便永久保留,被称为“石经”。“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广泛存在于佛经、儒经等经典的记载和传播之中。自东汉刻熹平石经起,以后各朝有的续刻石经。“石经”对于统一文字、推广教育有重要作用。而收藏于四川博物院的《后蜀残石经》前后历时近200年,共完成《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和《左传》十经。宋代又补刻《公羊传》《谷梁传》和《孟子》,使之成为完整的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这么大规模来展示儒家经典。它与文翁石室等一起,成为古代文人眼中“蜀学之盛冠天下”的最佳代表。

而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则带着《青铜太阳轮》来到此次《国家宝藏·展演季》的舞台。出土于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太阳轮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中在1986年发现的二号祭祀坑中出土了6件青铜轮形器,其中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雷馆长在节目中介绍,我们文明的起源之时,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非常依赖太阳的能量,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对太阳产生了复杂的情感,因此,青铜太阳轮可能代表着古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是人类早期共同的文化心理。而在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当中,同样也再次发现了青铜太阳轮、神树、眼形器、眼泡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青铜器,另外很多青铜器的上面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太阳纹,而这些佐证都能体现古蜀人对自然,对太阳的敬畏和思考。

看度记者:林铎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张强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