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为城市“赋能” 更高起点谋划天府绿道体系建设

来源:人民网 2019年01月09日 11:55

锦城绿道清波环绕,锦江绿道绿林傍行,田园绿道花丛掩映,社区绿道创意多彩……成都这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天府绿道,三级绿道体系加快串联成网,已建成2607公里。

如今的成都,游客将绿道视为城市新名片,市民将绿道视为休憩新方式,企业将绿道作为应用新场景,学者将绿道作为研究新案例。

2019年,市委市政府开年首件事:以一场绿道大“拉练”,为2018年天府绿道建设做现场评估;以一场工作推进会,开启新年天府绿道建设高位推进新征程。这既是对绿道建设工作和阶段性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是为新的一年在更高起点谋划天府绿道体系建设作出科学部署。

回望过去,才能更好前行。

天府绿道。蔡倩 摄

2018年天府绿道建设硕果累累。当2607公里的数字落在成都平原的大地上,绿意流淌便是市民可进入、可参与的山水田园。这一年,熊猫绿道全环102公里绿道分段向市民开放,形成19个主要景观节点;锦城绿道建成180公里,新建提升生态景观29平方公里,建成文化设施21处,完成22公里绕城公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元旦刚刚开放的锦城绿道江滩公园,甫一露面,就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潜在“网红”,初步显现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短短一年有余,天府绿道体系在22个区(市)县如火如荼建设,呈现出加快成型、连点成串的态势。

“快”是对上一年建设成绩的最好总结。但速度不等同于功能质效,站在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绿道体系的时间轴上看,这一两年是打基础、探索模式的奠基之年。

对于2019年如何建设天府绿道,重要的不仅仅是加快建设、扩大增量,更要去思考如何更高起点谋划天府绿道体系建设,提高绿道质量,为城市赋能。

思考的第一步,是重返天府绿道的建设意义,这是初心,亦是核心。天府绿道不是简单地大规模基础建设,也不是纯粹地封山育林,它是借生态修复和场景营造,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打通成都多年来工业逻辑发展下的“梗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全球最长的绿道系统正深刻地影响着成都的现在和未来,塑造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赋能骨架。

思考的第二步,是追问两个问题:如何赋予天府绿道生命力?即解决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让天府绿道激活城市发展的动能?即解决激发城市消费新形态与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结合的问题。

从已开放和正在建设的示范段可以看出,天府绿道有了不少亮眼的点位,单拎出来也是具有相当实用价值和艺术水准的城市空间。但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天府绿道因其1.69万公里的“长度”而更见其系统性,因此,天府绿道体系建设需要秉承差异化、总体化原则。

差异化,即以需求为导向,对街道、社区、农村郊野系统、慢行系统深化认识。比如郊野绿道主要满足生态共享原则;乡村振兴中的绿道主要是将人居环境改造和乡村环境改善相结合;社区绿道则主要植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文化体育功能。总体化,即坚持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战略考量,项目的包装、策划、创意设计不能停留在空间打造和功能构建上,而是要与生活场景、消费场景、生态场景营造衔接。如此,在差异化和总体化原则下建设的天府绿道体系,才不是冰冷的修公园,才“活”了起来。

同时,天府绿道的生命力需要永续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内生动力。投资力度大、建设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如果仅仅依靠财政资金输血而不自身具备造血功能,将难以为续。天府绿道自建设起就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走一条绿道建设不一样的路子。

一年后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活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撬动市场运作的动力,建立社会共建共享机制。

从天府绿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看,天府绿道作为赋能骨架,需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解决城市和乡村发展转型中的“痛点”,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的事业中,它是一块“压舱石”,坚守生态价值的红线,通过保护生态本底,培育生态廊道,推进水、土修复,连通河湖网,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布局,充分展示成都山的秀美、水的灵动。

在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事业中,它是一台“引擎机”,通过绿道建设把生活性服务业和创意经济叠加在绿道上,形成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在天然的新经济应用场景里,植入文创、体育、休闲、旅游等各种元素,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在传统消费势弱、新兴消费引领不足的现有态势下,天府绿道的建设将为成都捍卫消费中心地位提供战略转机。

思考第三步,是以新目标、新标准、新要求指导下一步的天府绿道建设实践。新一年,要如何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天府绿道体系建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绿道工作推进会上一语中的——重点要在提质上下功夫,针对当前存在的策划设计创意创造不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度不高、功能复合叠加成势不够以及综合效益统筹兼顾性不够等问题,从创意设计、功能复合、形态呈现和价值实现四个维度加快破题。

突破过于狭窄的创新视野,要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寻找切口。在空间上,结网成链是绿道体系的特色所在,也是价值基础。从点状到片状的飞跃,应当是新一年里绿道建设的重点。目前城市嵌入式的小游园、小公园可以与街道、广场、滨水等界面融合,打通绿道建设的毛细血管,让绿意流动起来。

市民漫步绿道。沈丹 摄

重构公园与城市的交界面。城景共融时,怡人的公共空间就不再是“生活在别处”的他者,而是生活本身。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城市界面,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让城市和市民交互的空间得以扩展。

跳出天府绿道的体系之外,空间上的拓展在于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案例。“取法”新加坡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取法”法国卢瓦尔绿道,保留农业大地景观化;“取法”波士顿绿色翡翠项链,以绿道串联若干大小公园,让市民骑行深入其中,可亲可近可赏可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天府绿道的规划设计,可谓集当下世界级绿道之大成。这种可贵的“拿来主义”,并非一味地“拿来”,而是紧紧围绕一个“法”字,使天府绿道远远超出了绿道的概念,成为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年的建设中,在空间设计、商业运营、场景营造上向先进经验“取法”,吸取世界上最潮的体育消费和文化消费模式,仍然是国际化、世界级绿道的建设要求。

在时间上,天府绿道需要与过去互动。成都有2300年建城史,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天府文化,这是成都建设天府绿道不可或缺的独特资源优势。如果创意设计、交互体验做得生动新颖,天府绿道完全可以成为对天府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表达,成为城市超时空的情感纽带和可参与的文化根脉。例如着眼城市形象气质的塑造,将沿线广场、公园绿地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节点,引入一批体现城市文化与价值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内涵的同时,努力将固化的艺术表达沉淀为长期传承的城市象征。

面向未来的天府绿道,需要与未来互动,与新的消费模式和行为方式互动。生态生活消费场景的融合叠加,将为市民创造新的生活空间,为游客带来新的消费体验点,这是天府绿道的生命力之所在。伦敦、首尔等城市通过引领时代创意设计和优雅时尚的美学表达,成功打造出南亚艺术区等全球顶尖的创意空间,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经典之作。天府绿道也不妨强化创意植入体现城市新意,更加注重绿道沿线艺术造型的差异化设计和深度打造,将历史、时尚、科技等多种元素融入绿道,以前沿的体育消费、文化消费来激发商业逻辑的运转,实现消费者的体验由静态感受向动态交互的跃升,让天府绿道好看、好耍。

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天府绿道,才真正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

编辑:张静雯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