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做攀登者是对“珠峰英雄”最好的纪念
1960年,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划界谈判正在进行中。当时,双方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1953年,尼泊尔籍的丹增·诺尔盖作为英国登山队的高山向导,从南坡成功登顶珠峰,尼泊尔对此大肆宣扬,其目的不言而喻,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正常计划的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蜂,被赋予了一项庄严的国家使命:为国登顶。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在团队的全力保障下,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中国人打破了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
然而,这次成功攀登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竟没有获得世界的公认。这便是今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8亿票房大片《攀登者》的历史背景。由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主演的《攀登者》,讲述的正是中国登山队1960年、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真实的力量最是动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攀登者》中,攀登珠峰过程充满了真挚的报国志、战友情、爱情,带给人感动和震撼。《攀登者》中井柏然饰演的突击队长兼摄影师李国梁,临危受命当上队长,为保护重要的摄影器材而牺牲。他的原型,正是从成都高校走出、长眠珠峰的“登山英雄”邬宗岳。
在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尊汉白玉的全身雕像耸立于橘颂园的草坪上。雕像主人邬宗岳,成都理工大学1960届毕业生,参与了1960年、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
1960年5月的首次登顶,在邬宗岳等后备支援队员的全力保障下,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邬宗岳本人也到达了8500米的高度。中国的这次成功登顶没有获得世界的公认,这深深地刺伤了邬宗岳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要奉献于攀登事业,为祖国争得荣誉。征服珠峰后,邬宗岳正式加入了中国登山队,并被队里选派去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学习摄影技术,他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人及出色的登山教练。
作为一名攀登者,邬宗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1961年6月,他带领中国女子登山队登上海拔7595米的公格尔久别峰,打破了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1964年5月,他和其他9名运动员,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邬宗岳成功拍摄了首次攀登这座高峰的电影,公映后轰动世界。邬宗岳荣立特等功,在国庆15周年时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75年5月再登珠峰,邬宗岳已经42岁,作为登山队副政委和第一突击队队长,在从北坡攀登珠峰突击顶峰时,于海拔8450米处滑坠遇难。烈士长眠在珠峰8000多米的峰崖上,与日月清风长存。
“我们自己的山,中国人一定要登上去!”这是攀登者铿锵的誓言。在当年的特殊环境下,珠峰攀登者所代表的攀登精神,就是一种浩然的中国精神:它是“华夏儿女当自强”的自立自强精神,它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奋斗精神,它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奋勇献身精神。这种攀登精神,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力前行。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镌刻着无数攀登的瞬间,涌现出无数看似平凡普通的科技攀登者、文化攀登者、教育攀登者、体育攀登者、医疗攀登者……他们都怀揣自己的梦想,矢志不渝,拾级而上,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果,夯实了国家发展强大的根基,体现着无畏的攀登精神。
如今,登山作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也永远闪耀,它不止于高耸的珠穆朗玛,更在于各行各业攀登者的本职工作中,在于日复一日的自我坚持中。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它激励人们去攀登、鼓舞人们去进取。做新时代的攀登者,也是对“珠峰英雄”最好的纪念。
新时代的攀登者,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是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脱贫先锋,是广大基层干部、退役军人,是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奋斗者。
对于成都来说,攀登者不仅是把毕生奉献给登山事业的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生邬宗岳,也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院士闵恩泽;是心怀强军梦想、牢记职责使命、苦练打赢本领的三次“金头盔”得主蒋佳冀,也是驾驶川航3U8633航班完成“史诗级降落”、创造国际民航客运史上奇迹的英雄机长刘传健;是自学成才的“爆破大王”、大国工匠彭祥华,也是在重特大暴力案件中迎难而上的黑豹突击队队长李建华;是在山洪中逆流而上、英勇献身的民警李科,也是攀登国防军工高峰的歼-20团队,还是研究“人造太阳”的科技工作者……这一个个闪亮又普通的名字,铸成了新时代成都攀登者的群像。
每个人心目中有一座“珠峰”,一座奋进的城市更是如此。成都当下的“珠峰”,便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而成千上万的攀登者、奋斗者,构筑起成都奋力攀登、不懈奋斗的城市形象。
攀登者的姿势最帅,奋斗者的状态最美。在攀登每一座“珠峰”的路上,与攀登者、奋斗者同行,每一个成都人都不孤单。
责任编辑:陈轻语
值班主任: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