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评论:善治之城的“变”与“不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拥有常住人口1633万,实际管理人口212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实现治理现代化?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说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2019年11月22日至23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举行。2天的走访与探讨,让与会嘉宾们充分感受到了成都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早在2017年便大刀阔斧实施的这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用果敢的“变”与坚守的“不变”,有效地应对了超大城市带来的诸多新的治理变量,并探索出了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有五个“变”
变在认识高度。成都聚焦社区这个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离群众最近的微观细胞,作出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战略抉择,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上升到加强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高度来统筹。这一变,强调了成都对推进超大城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视程度。
变在工作重心。面对城市社区体量巨大,和类型多样、问题复杂的社区治理现状,成都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投放到城乡社区,通过缩减社区证明事项,整合网格力量,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等等措施,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风险在社区第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最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最基层凝聚,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变在体制机制。为实现城乡社区有效治理,成都在市县两级党委单独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界限、责任划分。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调联动平台,着力解决“一个部门抓不了、多个部门抓不好”的问题,确保工作落地见实。
变在治理感受。过去的社区治理往往强调人与人关系的管理。而现在,成都坚持以有形有感发展推动有效治理。通过大力实“五大行动”,深化社区全域景观化创建,打造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推动社区商业消费体验等等可见、可感的措施,方便社区生活,改变居民对社区的认识,增强社区的文化品位,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优质的社区生活,从而带动大家共同向好发展。
变在治理格局。社区是每一个居民的家园,实现有效治理,社会力量、社区居民的力量不可小觑。全市通过社区党组织引领把不同群体组织起来、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让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利益共同体。正如和美社区的“岁月文化馆”开设的多元文化课程,既满足居民需求,又让社会资源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真正让全社会参与社区共治共建共享。
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有两个“不变”
不变在初心使命。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是城市发展的最高价值。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各种尝试、调整的背后,始终围绕的是满足群众的需求,始终坚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
不变在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成都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组织动员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实现党领导基层治理、依靠群众加强基层治理,不断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持续巩固了党在特大城市的群众基础。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今天的成都,正大踏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先进城市,生产方式、城市形态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实现超大城市有序治理,成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调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认识、机制、方法,全面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服务的精准度,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
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善治之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看度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系列评论:
文:何静
责任编辑:王迎
值班主任:吴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