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创新提能抓机遇 赋能成都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成都再迎新的发展机遇。
1月3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中央在城市群建设发展中,首次提出“双城经济圈”概念,并赋予其“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内涵。
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双城经济圈”,体现了理念认知的深化和成渝战略地位的提升。“升级版”意味着进一步强化了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在经济圈中的统筹协调和带动功能。这与201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一脉相承,又更加深化。
“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成渝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路径。对于成都来说,它一方面为成都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又托付了核心城市带动区域一干“兄弟城市”共同发展的重担。更高的期许,更大的责任,需要更高的能力建设。而在刚刚落幕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提出创新提能谋发展,并把2020年确定为“创新提能年”。
2020年,成都将围绕“创新提能年”主题,从继续大抓项目抓好项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加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9个方面,放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大招”。
如何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如何抓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机遇?
创新提能,首要的是提高抓机遇的能力。
区域发展中,一手好牌不等于一场好局。造成不同结果的分水岭,主要体现在抓机遇尤其是产业机遇、区域机遇的能力上。
国内的部分国家级新区,因为先行先试魄力不足、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招法不多、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极尽辉煌的美国五大湖区部分城市,未能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形成了著名的“铁锈地带”。进入21世纪,“汽车城”底特律更是经历了两次危机,最终在2013年成为美国申请破产的最大城市。
彼之哀痛,我之殷鉴。在成渝两地,汽车工业同样是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国内传统汽车产业下滑对稳增长的负面影响显现,个别知名品牌销量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燃油车增长失速,新能源车尚不能补位,如何避免底特律汽车工业的前车之鉴,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困境中更需睁大找寻机遇之眼,无人车驾驶等一系列新技术正为全球汽车工业转型提供新的契机。这一次,成都、重庆、上海、底特律、沃尔夫斯堡等中外名城抢抓机遇的能力同台竞技,汽车产业面临相对有利的转型机遇。
要抓住“双城经济圈”的机遇,还应在区域协同上下功夫,包括战略性地解决中部“塌陷”问题。从夜间卫星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成渝是中国西部夜晚两颗最亮的星。仅从灯光面积的发展趋势来看,如若成渝的发展能够连成片,有可能迫近或赶上另外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及城市群规模。这需要成渝城市群若干“千亿级城市”的奋发有为,也需要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相向发展。成都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东进”战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通过天府国际机场、高铁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在区域间促进多要素互动联通,形成合理产业梯度,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单打冠军。只有成渝之间若干小兄弟“挺直腰板”,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才有广度和深度。
创新提能,重点要提高抓经济的能力。
新经济时代,真真假假风口众多,这里面既有可挖掘的产业新机遇,又何尝不带来更大的试错陷阱?一辆“小黄车”倒下,背后是百亿级资本的倾覆和社会财富的湮灭。新“风口”的诱惑与血腥,有时比肩而行。
新经济、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对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的技术和产品代表未来,更具前景?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中,“芯、屏、端、软、智、网”如何推进国产替代?爆发的5G产业链中,基站、PCB、天线振子等哪些部分最值得招引投资?增强城市管理经济工作的本领是创新提能的重点所在。
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需要具备科技、产业、经济、管理等综合知识和复合能力。以项目抓手推进“东进”战略落地,以项目为抓手匹配产业功能区链条,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等等,都离不开城市、企业和人的创新提能。尤其是在以“东进”为核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要提升站位能力和画“工笔画”的能力。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创新体系、项目推进体系、监测评价体系,画好产业经济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工笔画”。
在经济主战场创新提能,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有效投资优质项目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部支撑。如邛崃曾通过自身努力,引来了3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技术含量很高的重大工业项目。在地域条件、资源条件等不具比较优势的情况下,邛崃引来了国际人才团队,行业领军企业,甚至引来了区域性总部,靠的正是能力区位、视野区位的提升。
创新提能,还需要提高开放的能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打开国门搞建设,而且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赋予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重任,必然需要提升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通道建设上,成都作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深化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运营,提高班列含金量;与东南亚连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推动实施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和新建局部支线联络线,畅达东南亚为外经外贸与人文交流提供支撑。
产业合作上,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经济技术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运用国际创新资源,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
营商环境上,严格落实《外商投资法》,服务好引进的国别产业园和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实施“增资激励”计划,对落户企业追加投资和扩大产能给予政策支持。
如何才能创新提能?方法论上无捷径,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而来。
人的能力不会凭空而来,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务的提升自然而然“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把增强学习本领排在必须增强的“八大本领”首位。在知识爆炸、信息裂变的年代,每一位党员干部,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企业学,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方能成为本部门、本系统、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创新提能,须把学习能力转化提升为实践能力。
创新无固定模式,但也决非无规律可循。需要培养改革创新思维,强化问题意识,找准问题着力点,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啃“硬骨头”,直到找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需要树立创新无止境的意识,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敏感,善于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解决老问题、新问题。
创新提能,助力成都高质量发展,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刘宝莲
值班主任: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