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缘何“问道”全球“四大名城”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6月22日 17:23

仲夏五月,万物竞生,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是沿海城市的“靠海出航”而使城市的经济率先得以发展的话。在当前的时代浪潮下,对于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而言,善于对标借鉴,其发展眼光也须瞄准契机“出航”世界,“问道”全球“头部城市”,才能迎接到新的上升风口,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近日,成都新鲜出炉《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年)》,选择了有着全球“四大魔都”之称的伦敦、纽约、东京、上海作为“问道”的对象,以多个维度,深入研究其先进经验和前沿探索,并深化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为下一步学习成果的落地提供参考。这无疑于是成都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大潮下,战略谋划“借船出航”的奋力起锚。

海纳百川 千年蜀都的基因所在

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持续学习、广泛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营城理念,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早已植入了这座千年之城的基因中。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天府之国”的美誉从此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为了修复因战乱多年从而人口大减、生产萎靡的城市,清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为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

时至今天,“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喜为人先,乐容天下”早已是成都城市气质中最突出的标志,也影响着成都在每一个历史关键节点上的步履方向:

2016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开启了成都在众多西部地区城市里的“中心”建设之路;

2017年,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确定“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成都开启了城市发展“世界范”时代;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同年6月2日,成都市召开对外开放大会,并接连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两份重磅文件,为加速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其他内陆城市对外开放具有标杆意义和启发价值;

2019年,成都市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指出,要扎实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根植于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一路飘红的区域城市经济、持续领跑众多名城的城市文化、不断涌现的多张城市名片,再叠加数个难得一遇的政策性举措加持......这座千年之城的发展已转入一个难得的历史拐点——只需一点星火,即可触发燎原之势!

 

因地制宜 天府之国问道“四大名城”

2019年4月,成都提出“对标国际大都市进行学习借鉴”,邀请来自全球的专家团队,多维度深入研究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座城市的规划建设先进经验,历时一年形成了字数超50万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年)》。

纽约,伦敦、东京、上海是四大“头部城市”,也是世界历史上公认的四大“魔都”。其主要原因是这四个城市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不仅是全球资源要素聚集的中心,深谙城市发展演进的规律,更是先进营城理念的首创者及践行者,它们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而成都要突破现有的桎梏、走向世界,就必须向这几个著名城市取经,进行“无时差”的对标学习。

伦敦:在塑造城市生态绿带、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历史建筑保护与滨水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成都可把伦敦的部分做法纳入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及以文化为引领,促进成都夜间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来,全面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定位,高水平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伦敦街头掠影

纽约:在推动大都市区产业圈层式布局,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强化培育开放式创新街区,引领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独树一帜。这大可为成都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发展等“更上一层楼”提供新思路,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美国时报广场

东京:以TOD模式全面引领城市发展,强化轨道上的东京都市圈,依托轨道交通构建都市圈空间结构,强化新城品质打造,注重宜居宜业环境营造的经验模式可以为成都克服“大城市病”提供借鉴,打造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实现成德眉资半小时轨道通勤,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优化调整城市开发强度分区和空间结构;

 

上海:统筹单元-街坊-地块-微更新四个空间尺度上的递进式管控,注重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以人为本,激发城市街道活力等人性化的理念,可成为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范本,主推成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之城,从而推动成都城市有机更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上海外滩夜景

“我们选择与这些城市中长期服务于当地规划建设的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实时掌握最新的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前都是二手了解,现在几乎没有了时间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乘风破浪 活力蓉城将创新探索“未来城市”

当然,学习借鉴并不是要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而是从理论层面充分消化吸收,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落地建议及策略。

要想取得对外开放的成功,除了对接国际化,更为重要的是保持城市自身的特色。成都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当许多城市“千城一面”的高度重复建设之时,她依然能够保持其固有的本色和持久的特色。成都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太阳神鸟代表了包容和谐与锐意进取的精神,让人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它的文化内涵。成都也是闻名遐迩的休闲之都,致力于打造一座人们“来了不想走”、“来了就记住”的“慢城”。成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跃迁,则让人们体味到它的“快节奏”。在“快”“慢”之间,成都实现一座城市的华丽转身,而国际化则会让其释放更大的潜能。

闲适的成都生活

为了更好地应用学习成果,今年年初,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别邀请四个团队的领衔专家来蓉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市级部门和区(市)县代表与专家面对面地沟通,进一步了解四个先进城市的具体做法,进而付诸于实践——围绕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前瞻性开展未来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创新形成了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与重点举措。

天府新区公城市展示

据《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下一步,成都将结合东京打造“丰田未来城市”带来的新启发,围绕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进一步探索“未来城市”的实施建设模式:试验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细化道路功能,探索设置分离式的高速道、低速道、个人交通和行人专用道以及公园式步行长廊;同时参考上海“昆仑计划”建设中国全息自动驾驶场景库的经验,在东部新区、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中注重为自动驾驶、机器人、个人移动、智能家居等智能应用场景预留试验空间,并从空间组织模式、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探索“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并同时考虑规划建设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适度超前布局新一代网络等智能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大数据城市管理体系,打造具有高精度城市信息、全域智能设施布局、安全高效智能专网以及智能城市大脑操控的“孪生未来城”。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