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蓉青上演“双城记” 消费城市添活力
酒逢知己千杯少,成都青岛共举杯。8月3日至9日,由成都、青岛联合举办的2020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在蓉举行,将青岛啤酒节的激情从黄海之滨带到天府之国。
八月,盛夏,激情;黄海,锦江,啤酒。活力青岛遇上魅力成都,两座名城以酒为媒,共同探索文旅消费提振之路。当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必须在提振内需上多下功夫,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成都、青岛首次携手举办啤酒节,正是致力于“内循环为主”格局下的双城探索,具有标本意义。
畅通内循环,要抓好提振消费。国内大循环包含生产内循环、科技内循环、金融内循环等诸多内容,其中,消费内循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本届成都青岛啤酒节活动精心设计,融合了“啤酒、音乐、旅游、美食、运动、展览、文化”等多元内容,全面覆盖“吃、喝、玩、乐、购”等多种场景。在七天时间里,举办国潮主题夜、美好生活之夜、时尚生活之夜、运动活力之夜、摩尔音乐之夜等主题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消费选择。于成都而言,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还将在“绿道+”新型消费场景的构建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新场景带来新消费,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这一场啤酒节嘉年华,文旅活动造流量,消费场景促变现,堪称提振内需吸引消费的用心之作。
畅通内循环,必须抱有紧迫感。今年第二季度成都GDP增长3.9%,帮助上半年实现0.6%的正增长。但细看构成,服务业同比下降0.2%,是一二三产业中唯一负增长的。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以国内大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格局,表述已从先前的“逐步形成”变成了“加快形成”,两字之变,折射出一种特殊的紧迫感。
进入七月以来,国内跨省游解禁,重大文化活动恢复,电影院等纷纷重启……文旅业的业态全面恢复,为各地提振内需创造了契机。上海、深圳、广州、苏州、宁波、济南等地行动迅速,国际影视节、显示博览会、茶叶博览会等一批活动竞相举办。成都作为西部消费中心也不遑多让,接连举办了成都国际车展、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激发内需潜力和活力。
畅通内循环,赋予成都消费城市建设更深遂的内涵。某种意义上,没有消费的“兴”,就没有内循环的“畅”。用消费的“兴”促内循环的“畅”,这是成都消费城市建设的新内涵、新使命。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市《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成都将从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制度创新、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2年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60%以上。而要达成目标,畅通消费内循环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新冠疫情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30%外来消费占比的目标,难度无疑会加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更需要通过挖掘内需潜力,做大内需蛋糕。
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不仅开启了成都、青岛文旅合作的“双城记”,也为两座城市扩大内需,实现“双循环”开了个好头。
这一场啤酒嘉年华,直接拉动了内需消费。人们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购买两地特色文旅产品,在精神愉悦中完成消费行为。这一场啤酒嘉年华,带来了两地品牌的相融。青岛的啤酒、高家糖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成都的天府绿道、漆器、竹编等文化产品,彼此进行品牌交流输出,扩大了城市文旅品牌美誉度。这一场啤酒嘉年华,带来流量与流量的碰撞。青岛是海滨城市,成都是西部网红,本身自带流量。通过互办文旅活动,两座城市实现相互引流。成都和青岛在文化、旅游方面各具特色,平原山川与海洋海滨互补,天府文化与齐鲁文化相吸。两地相互吸引的城市魅力,将转化为消费引力,进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畅通两地循环提振内需消费。
期待,成都与青岛的文旅“双城记”故事,可以在更多城市间上演。只要善于造势、借势,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可以释放消费潜力,增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
版面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张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