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评论丨当差评有了建设性 为何不能接受“批评”?
近日,豆瓣用户高晗因为在豆瓣上给一本书打了两星差评被人举报到了自己学校,并为此做出道歉。
事情缘自3月16日,豆瓣用户高晗给书籍《休战》点了“在读”状态,并在打了两星后评论道:“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作者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17日,该书译者本人韩烨发帖表示,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译者,愿意虚心接受所有人的意见,但“机翻”属于职业道德问题,如此说法近乎人身攻击。
本以为这件稀松平常的文学讨论就这样划上句号,可几天后一个自称译者韩烨朋友的网友把整件事情整理成邮件发给了高晗所在的学校,并称自己的举报行为“有利于树立贵系的学术形象,挽救失足学生,不失为教育之初心”。
如此“批评教育”之后,便有了开头那篇道歉信。
事实上,若大家看了涉事书籍的另一个翻译版本(1990年,刘瑛译)与韩烨的译本及机翻的对比后,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和高晗类似的评价。
“机翻”二字,在翻译圈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让韩烨本人觉得高晗的评论是在所谓的“人生攻击”。
高晗在个人账号上对译本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这本应是一次文艺创作的良性交流,可却因为有些人听不得负面声音就反手一个举报,并对异议者进行“批评教育”。不接受“批评”反而去“批评”别人,这玻璃心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知名评论人石述思对此表示: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批评,是双方的悲剧。希望文体领域保持更宽松的氛围,只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文艺创作才有进步的可能。
艺术作品的评价本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书也罢,剧也好,既然公之于众,就要做好面对各界质疑与评论的准备,接纳不同的声音才能拥有最坚实的盾牌。
当差评有了建设性,积极吸取,自然能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前行。就像牙缝塞着菜叶,是直接提醒你,然后把它剔掉呢?还是该夸你今天吃得真好呢?
编辑:何佳昕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