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评论 | 炒好的茶 再“炒” 就焦了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茶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茶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业内人士说,所谓“一片”就是一饼,一提有7饼。网络营销的视频显示,一片茶价格在28万元至32万元之间,一提茶最高达255万元。
眼下正值班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
“高端大气”的“实用”茶叶文化
从之前电视广告上热播的茶叶广告,到近些年涌入大众视野的“小罐茶”,这些产品的宣传策略无外乎还是对“高端大气上档次”定位和“送礼待客”“减肥瘦身”等实用功效的宣传。
买者不喝,喝者不买。茶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功用——品茶,转而走入人情战场,成了不少人的社交工具。而一罐溢出产品本身价值不知多少倍的茶叶,则更是突然拥有了“高贵身份”,扮演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角色,让送礼者“倍儿有面儿”、让收礼者“倍儿”开心。一时间,有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茶叶解决了。此之为实用主义“茶叶文化”的一个侧面。
至于另一个侧面,茶叶本身的功效已经得到延展。除了“茶香”,很多人还从小小的茶叶之间品出了“养生”“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
有记者对茶叶市场调查发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杀青、揉捻、干燥......
原本,“炒茶”只是对茶叶制作流程的一种概述,而眼下,竟摇身一变成了很多投机者眼里发财致富的密码。
正常情况下,茶叶的价格浮动不应该过大。而那些茶动辄十万、数十万一炳的茶叶,真的不是消费陷阱的代名词和专门为购买者定制的智商税吗?
让“炒茶”回归“炒茶”,让“价格”回归“价值”。一言以蔽之,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编辑:朱书婉
版面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