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评论丨“双减”下 孩子的人生才能做“加法”
今天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有关话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7月24日,义务教育“双减”文件正式出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被贯以“国家意志”,自发布以来在全国各地贯彻实施。
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课业负担太重。虽然校内一直在减负,但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有效减轻,许多负担转移到校外培训机构,许多幼年学生每天要背着几乎是自己体重一半的课本上下学,口中则对“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极端言论侃侃而谈。逐渐激烈的内卷化竞争下,教育场已经严重失衡,学生的身心健康深受其害。
义务教育“双减”主要围绕减少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展开,并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课外辅导责任,保障学生休息权利的同时减轻家长负担。其目的,并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得多”有时并不代表高效,而可能是填压式教育让孩子被动接受,学止于浅表而从不走心;“学得久”有时也并不代表高质,而可能是用堆成山的试卷,试图弥补过去学校教育的空洞与低效。
“双减”政策最大的功劳,是将教育的主动权重新交到了学校手中,同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减负不等于减效,减负的目标正是为教育增效。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大仇深的事情?看看成人们在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哪个不是“废寝忘食”,一头扎进去便忘了时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并非狭义的概念,孩子也并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品质的衡量标准也不该是一条分数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孩子通往成人社会的摆渡者,老师应该帮助每个孩子培养、发掘、精进自身的优势,同时用专业知识创造轻松而有趣的学习环境。
也许“双减”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生的赛道不止一条,它们不分好坏,没有固定的方向,甚至没有既定的终点。一些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孩子会通过高考从而获得更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但还有充满艺术想象力的孩子、跳跃能力一流的孩子、沉迷科幻世界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未知的种子,会开出怎样灿烂的花,我们都未可知。“双减”下的教育,实际上是在为孩子们的人生做加法。
人的成长其实与树无异,需要阳光一样的关怀,也需要雷雨一般的挑战,但最重要的是需要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绽放自我,走出自己的路,成长为对社会有益,对自我认同,与他人为善者,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文字:叶升芃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张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