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听民声办实事 “幸福成都”更有质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10月22日,成都市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观察员和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等市民代表围绕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双减”政策落地、社区医疗、“一老一小”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场座谈,市民代表们表达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的肯定,表达出对高质量民生的期许。
一份问卷,问出了满意度。此前,成都发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满意度线上调查问卷,回收140264份有效问卷,市民总体满意度为88.33%。
问答之间,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在为民排忧中,践行初心与使命
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自党史学习教育展开以来,成都市认真落实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务实作风,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民生是为政之要。怀揣为民初心使命,就要为民谋幸福,为民办实事。也只有怀揣、践行初心使命者,才能办好民生实事。是口头重视,口惠而实不至?还是用心用情,俯身为群众排忧解难?揆诸现实,为民办实事扎实的社区和单位,干群关系往往是最和谐的,反之亦然。两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初心使命的践行。
围绕10个方面41项办实事重点任务,成都实施项目清单责任制,确保条条落地、事事见效、群众受益。截至目前,成都市列入2021年完成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重点项目3092个,已完成1422个。
如在群众高度关注的提供优质教育和高效医疗方面,实施了相关项目185个,今年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学位8.8万个,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惠及88229人,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率达99.4%。
在拓宽就业方面,成都实施了“办实事”项目31个,针对“5+5+1”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下岗再就业群众、农民工等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已完成新登记新经济企业7.8万家,增长43.9%;举办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面向全球发布系列新场景和新产品,释放产业功能区投资机会约608亿元25个项目。
涉及重大公共交通设施跨年度建设、常态化帮扶困难群众、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和需建立长效制度机制的338个项目,则列为持续推进项目。
当下成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更要坚持用心用情解决民生短板、办事梗阻和治理难题等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化实化,让成都发展更有成色更有质感。
在问需于民中,倾听民声与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群众真正的急难愁盼是什么?哪些事是更紧迫的当务之急?影响长期问题解决的难点在哪里?问需于民才能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需求。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召开这场市民唱主角的座谈会,意在问需于民,为后续的为民办实事汇聚民意、凝聚智慧。
问需于民,才能找准“办实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座谈会上,基层和市民代表反映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既是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成都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问需于民,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现场座谈会是不可或缺、面对面沟通的高效方式;“开门问计”“群众接待日”“企业接待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除此之外,蓉易办、天府市民云等网络平台,也搭建起民意通达之桥。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把群众建议群众智慧作为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实事推进的重要依据。
问需于民,要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城市民生问题,说到底是“城”与“人”的匹配问题,即城市公共资源能否适应满足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人口“七普”之后,近2100万人口的成都成为国内4个超大城市之一。随着城市人口和规模扩大,发展中不断解决既有民生问题,又产生新的民生问题。“医”食住行、学购游娱、生态环境……超大城市的人均资源需求带来乘数效应,对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问题意识出发,才能抵达解决民生问题的彼岸。为民办实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问”中“办”,在“办”中“问”,在动态平衡中体现务实作风。
人是唯一尺度,向“硬骨头”再发力
广大市民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感知者,民生实事究竟办得好不好、实不实?民生实事是否令人满意?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成都坚持评价权在群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由此,为民办实事不断创新实践,成都老旧小区改造中动员居民参与的相关经验被住建部列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成都武侯智慧社区和居家养老的黉门经验、邛崃前进社区打造“民意前哨站”“社区学院”等经验脱颖而出……
民生是长久的事业,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成都不断健全完善民生项目民主决策机制、民生项目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民生任务督查督办和科学考评机制、民生实事应用场景和机会清单定期发布机制,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长效更扎实。
吸纳这场座谈会的民意民智,接下来成都将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困难群众、乡村振兴”8个方面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化解信访积案、守护城市安全6个方面的“硬骨头”问题,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更要不断以新作为满足群众新期待。
编辑:王亚玲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