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拿奖了!29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看度客户端 2019年01月08日 16:37

1月8日,中国科技界顶级奖公布了2018年度获奖名单。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透露,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由四川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有32个项目,获奖项目数量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六。

春熙路的夜景 万春林 摄

据统计,成都市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其中主持完成11项,获奖数量超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的1/10,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以上。

★科普

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国家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常说的“国家三大奖”,还包括授予外籍科学家或外国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市民在锦城公园晨练 吴伟 摄

★成都获得了哪些具体奖项

四川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四川大学杨胜勇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四川大学王琪院士团队主持完成的“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西南石油大学参与完成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万里教授团队的“敏感薄膜集成技术与应用”项目和程玉华教授团队的“基于电磁辐射场成像的XXX检测方法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龙江教授团队的“高磁导率磁性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万里教授团队,攻克了装备构件上集成敏感薄膜材料“内应力大、附着力差”的难题,突破了极端环境下传感器“干扰大、信号弱”的技术瓶颈,形成了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敏感薄膜集成生长知识产权体系,研制的系列特种传感器满足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急需,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程玉华教授所在的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团队,在国家及部委重大重点项目支持下,相继突破了电磁辐射场多波成像检测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外场性能评估。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我国航空、航海等军用领域以及国内数十家新能源装备骨干研制单位,对装备检测行业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邓龙江教授团队的获奖项目在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掌握了磁性基板集成应用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基板材料环保低成本批生产工艺,突破了系统集成、生产工艺、关键指标、技术标准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并完成产业化。相关成果已在魅族、华为、小米、安费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应用,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

★新闻多一点

在国家“减少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背景下,我市获奖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较之2017年获奖数和主持完成数分别增加1项和2项,获奖项目实现涵盖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种,补齐了自然科学奖“软肋”,彰显了我市科技实力的提升。

2018年,我市科技还有这些很亮眼——

○成都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2件;

○全年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

○校院企地落地项目223个,协议金额2800亿元;

○人才新政实施,吸引超过25万人落户成都。

(文据锦观)

编辑:杜芋漩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