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快闪”领唱陈彼得:我就是一个成都人
今天,央视CCTV-4《新闻头条》和CCTV-13《朝闻天下》首播《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电影成都活动,以“川剧+RAP+吉他弹唱”的创新表演方式,数千群众共同庆祝新春佳节,共同祝福亲爱的祖国!
陈彼得作为此次快闪活动的主要表演者之一,记者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已是在活动结束后的第3天。因为当天下午1点要出发去火车东站,记者把采访地点约在了酒店的健身房。
眼前的陈彼得,一件普普通通的针织薄衫,运动鞋就是参加快闪活动时穿的那一双,随身携带的篮球和屏幕已经摔坏的旧手机放在一边,他说,自己不怎么用手机,还是习惯用笔和纸记下来。
这一次接受采访,他全程用的是地道的成都话。这在之前所有关于他的报道里是没有出现过的,他说,回到这里,自己就是一个快活自在的成都老爷子。“说成都话,巴适,安逸!”
在家乡唱《我和我的祖国》
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他说,这次在宽窄巷子玩快闪,好多人一边用手机拍他一边说:“《一剪梅》《阿里巴巴》就是这位老爷爷写的”,听到家乡人用家乡话这样介绍他,“特别舒服”。
能在家乡成都与大家共唱《我和我的祖国》,陈彼得觉得是把自己几十年的心声唱出来了。学生时代,他写过一首歌叫《祖国》。1988年回成都的时候就唱过。
“在宽窄巷子里那么多人一起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对我来讲是一生最大的荣幸和机会。”
陈彼得的母亲是成都人,他3岁随父母离开成都之后,整个童年,整个青春,都留在了台湾。
1983年4月,陈彼得为歌曲《一剪梅》谱曲,1984年《一剪梅》成为同名电视剧片头曲。1988年1月,推出个人专辑《归雁》后,陈彼得第一次回到成都,那时的他,已经44岁。当年5月到11月,陈彼得在成都开了十几场“探亲演唱会”。
“我是一只孤雁,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找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
说到1988年的成都,陈彼得如数家珍:当时还有东西城区;都晓得大华商店;天府广场两旁已是商铺;东门大桥附近到处都是地道的成都盖碗茶;新南门一带是成都最早的火锅一条街......那一年,陈彼得把这些地方都走了个遍,也第一次在故乡品尝到了妈妈的味道。
之后,阔别故乡又是30年,“1988年来,只感觉到成都人很淳朴,绿化很好,现在的成都生机盎然、国际化,正在打造音乐之都。我就想着,我当然应该要来,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贡献一些歌曲。”
1988年来成都开演唱会时,陈彼得带来的都是流行音乐,30年过去了,他不再做流行音乐,“以前是做流行,现在努力去做流传。希望做一点有纪念,经典的东西,这个很重要。成都公园里有很多诗词,成都人都爱诗,音乐之都,没有好的词和诗不行。”
于是,他把最新创作的古诗词歌曲《游子吟》首发定在成都。“这是最好的选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活到我这个年龄更能体会到这种感情。”
(图片据网络)
每一次握拳都是在表达“要雄起!”
快闪活动结束后,导演组剪片子的时候发现,陈彼得每一次开唱前,都会有一个眼含泪光,紧握拳头的动作。
我的身体认识这片土地
陈彼得说,来成都之前,自己因为“三高”住了院,医生告诉他,你要是想出去,就必须每天运动,有利于血液循环。于是,为了来成都,陈彼得带着一个篮球玩儿了一个月,去医院一量,血压还不错,医生放人了,陈彼得高兴坏了,收拾行李坐上高铁就来成都了。
“成都,让我整个人都舒服了”,这是陈彼得在成都时反复说到的一句话。他说自己就是游子,游走了大半个世纪,终于回来了。
早上,豆浆小笼包,之后一个小时的健身运动,然后参与录制节目。
这半个月,他去了都江堰、青城山、浣花溪、新华公园、杜甫草堂、东郊记忆,还专门去了中药材市场购买药材。
“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创作要完成,我必须听医生的。在这点上,我像个小娃娃,要听老师的话。”每天,陈彼得都要抽空去白鹭湾湿地公园或者狮子湖湿地公园跑个四公里。不管是去演讲,还是去录节目,手上都带着一个篮球。
“走在路上遇到认识我的人,他们就会要求合照,当然要照,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一个名人。照得不好的话,就再来两张。”这次在成都,到底和多少人合了影,陈彼得记不清了。
陈彼得的太太巴度说:“他深谙这里的一切,好像几十年未曾离开,一切就像旧朋故知。”
“回到成都,我就自然而然活成了一个地道的成都老头儿,做着成都老年人做的事情。”
成都人身上的特质我都有
“成都人优雅,语言丰富,不慌不忙,懂得生活,懂得吃,懂得玩,”这些,是陈彼得自小就从母亲身上感受到的,母亲从来不会急,生活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条,“成都人很温柔很温和,一点都不燥。”
虽说爸爸是潮汕人,但在骨子里,陈彼得觉得自己就是个成都人,“成都人有才气,他不轻易展露出来,不嚣张不炫耀,我最喜欢成都人身上的这些。我身上就有成都人的这些特质,我低调,我写了几十首歌我从来不炫耀,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好,所以我就要求自己在75岁的时候还要写好的歌。人家问我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什么,我说我最喜欢的可能还没写出来。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爱成都的白面锅魁和蒸菜想回成都生活
“我是好吃鬼,比吃货还厉害。”
陈彼得说,从小家里一定会有麻辣的东西,担担面、凉面、泡菜,母亲都会弄给孩子们吃,所以70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口味还是非常成都。
他说,最喜欢成都的小面、小馆子,猛追湾附近的“叁无粉蒸”,土豆烧排骨13元,粉蒸牛肉11元,冬瓜圆子汤13元,青椒土豆丝3元,米饭1元,这家人均不到25元的小店,最让他迷恋,一连吃了好几天。准备回北京前再吃一顿,顺便打包一些,给在北京的儿子尝尝。
还有成都的白面锅盔。“因为你想夹什么夹什么。披萨做好了,你就只能吃那样的,馅饼做好了也就只能吃他做好的。我们成都的锅盔好在哪里,妙在哪里呢?白面锅盔光吃它就很香,源自于它本身的麦香。你还可以夹任何东西,你可以夹牛肉,可以夹回锅肉,可以夹凉粉夹凉面,还可以夹咸菜,任何都可以夹。”
此时,一边骑着动感单车,一边娓娓道来的陈彼得,宛如一位地道的成都人,在跟外地游客介绍成都美食。
话题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所以我为什么说我应该早点回成都,年轻的时候没有‘三高’,可以天天去体验各种成都美食。”
他甚至已经开始憧憬自己在成都的养老生活:“我看到湿地公园、浣花溪公园,好多老先生老太太,喝茶,很棒,我的生活会在公园,运动,喝喝茶,和好朋友摆摆龙门阵,然后做一些创作音乐的工作。音乐之都嘛,我一定要为这个城市做一些贡献。”
“慢活,是很高雅的一种生活方式。等过完年天气暖了我再回来。”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文据就成都微信公众号)
编辑:何佳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