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我们凝聚共识加力干!

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02月12日 07:08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是市委确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昨日召开的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提出,成都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双流区、市法院、市人才办、市委外事办、市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和网络理政办11个部门,聚焦时代大势、关键环节、战略目标和做强主干作了大会发言,市纪委监委机关、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6个部门作了书面发言。这17个部门的发言,围绕市场准入、政务效率、要素配置、市场监管、权益保护五个方面进行表态,并形成了共识: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改革创新将奋力培育国际化的投资生态和经营环境,创造强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放大发展的前列,为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培养战略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动力。

成都天府新区:

加快绿道体系和公园体系建设营造亲和便利的人性化发展环境

突出生态价值,塑造秀丽大气的国际化城市气场。加快推进绿道体系和公园体系建设,系统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和全域“水环境治理”,有序开展大地景观塑造和重大生态景观建设,合理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创业载体,有机植入新经济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综合管廊、交通网络建设,以布局城市候机楼为抓手,无缝衔接两大国际机场,以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为依托,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载体、构建立体消费空间。

体现精明增长,打造系统集成的高端化要素空间。全面推进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一心三城”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打造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天府中央商务区,以生态示范导入、重大项目引爆的方式启动天府文创城建设,同步配套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构建“要素富集、产城一体”的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坚持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推行企业发展全链条服务,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最大限度优环节、压时间、降成本,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制度。

贯穿人本逻辑,营造亲和便利的人性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天府英才计划”,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设立人才和招商工作站,进一步创新开辟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空间。全域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同步配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商圈,提供科技智慧生活服务,创造绿色生态生活方式,构建“类海外”生活场景,加快完善商务会展、文创旅游、社交往来等国际化服务功能。

成都高新区:

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营造人才、科技创新一流营商环境

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为目标,推动创新人才向创新企业转化,营造创新人才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重点引进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四派”人才来蓉创业,在海外及北上广深建立“蓉+”创新创业者联盟网络,创设成都新经济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前沿医学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

以创新企业梯度成长为导向,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培育机制,营造创新企业梯度培育的生态环境。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重在发现和辅导;培育瞪羚企业,重在加速成长;培育独角兽企业,重在提升发展质量;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重在生态带动。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构建次级产业生态圈,积极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5G、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探索业界共治新模式。

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为支撑,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营造创新资源高效转化的政策环境。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红利。构建债权融资产品链,推进“成长贷”“壮大贷”“新创贷”等政策性贷款发放;构建股权融资产品链,通过高投系、银科系两大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金融领域。释放土地供给政策红利。推动供地策略从供地为主转变为供房为主、供地门槛从投资规模的评判转向企业创新实力的评判、土地效果评价从企业承诺转向实绩评价。鼓励国有平台公司拿地建设高标准办公楼宇、标准厂房和人才公寓,更高效快速地配置给创新创业企业。释放场景培育政策红利。加强新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自身业务领域,打造新经济示范场景和示范项目。重点对纳入梯度培育的企业进行市场化的投融资支持。

青白江区: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高标准推进金青新大港区建设

对标同是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的上海浦东新区和江苏张家港市,青白江在带动毗邻区域联动发展、服务进出口贸易企业、配套适铁适欧产业政策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下一步,将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高标准推进金青新大港区建设。

聚焦统筹联动,育优制度环境。组建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制定营商环境建设“十条措施”及14个配套文件。树牢“去行政边界”意识,与金堂、新都强化规划对接、产业协同、配套互用,实现平台共建、项目共引、收益共享。

聚焦引领带动,育优开放环境。提质增效运行国际班列,确保开行时间缩短10%、综合重载率达90%以上。做强开放口岸平台,力争经开区、综保区尽快获批。深化差异化定价模式,给予注册大港区的大直客、产能转移客户更多优惠。全面取消口岸收费项目,探索“先通关后缴税”,力争通关时间再压减1/3以上。完善以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纠纷调解为重点的法律服务体系。

聚焦精准可及,育优产业环境。紧扣大港区主导产业要素敏感点供给政策,多方式保障项目用地,推行“供应链金融+便利服务”,实施高层次国际化人力资源建设计划,实现高端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聚焦高效便捷,育优政务环境。推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照后减证”,实现企业开办“当日办结、五日营业”。实行“多规合一、区域评估、多评合一”,推行施工许可“容缺承诺”,深化项目承诺制改革,进一步压缩项目建设周期。

双流区:

资源协同、部门联动、服务集成聚焦聚力航空经济之都建设

对照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上海长宁、新加坡樟宜等空港城市,双流政务服务信息共享互通程度还不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还存在“港产城”融合不够、高品质生活场景欠缺等不足。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聚力航空经济之都建设,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区,为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贡献力量。

以更大决心重塑营商环境。制定实施《双流建设国际营商环境提升高端要素吸聚能力行动方案》,推进制度国际化、贸易便利化和市场法治化,努力以观念之变、作风之变,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擦亮营商环境空港双流名片。

以更大力度补齐短板弱项。践行“三到”精神,开展项目服务和企业服务“效能竞进赛”,治痛点、疏堵点、破难点,着力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提升企业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度。

以更实举措强化精准服务。围绕航空经济发展、航空枢纽建设、航空商圈打造等重点工作,强化资源协同、部门联动、服务集成,为企业营造更加舒心舒适的发展空间、宜业宜居的生活场景,切实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法院:

建成成都司法智库大数据中心构建全面公正高效权威司法体系

坚持对标找差距,完善全面全程司法保护网络。对不适应国际规则的制度全部修改,对空白的全部新订,对影响效率的全部整改。聚焦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完善诉源治理、诉前分流、线上审理、随案指导、主动履行、审执一体6个分段解纷机制,健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知识产权类案快审两个机制。建成成都司法智库大数据中心。

坚持依法平等,构建公正权威司法保护制度。完善商事审判国际化体系,法律风险防线机制,破产程序启动与识别机制,保护企业、企业家和创业者合法权益机制,涉产权冤错案件纠正机制与涉外案件外国法查明机制六项举措。严格区分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正确甄别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慎用强制措施,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加快建立“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构建技术调查、技术查明、技术(专家)陪审、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人名单并纳入信用联合惩戒。

坚持改革创新,建设快速高效司法保护平台。提档三个“一站式”平台,办事、解纷、执行效率均提升20%。深化繁简分流、快慢分道、随案执行。商事和知识产权简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再缩短10天、效率提升10%。构建“衍生案件”治理体系。完善线上线下融合交互、同步异步智慧审理模式。破解当事人异地解纷难,第一步实现涉网案件全程线上审理。第二步实现所有案件审理线上线下可切换、可异步、可融合。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方位推介体系,提升“蓉漂”国际影响力。持续开展“蓉漂人才荟”招才引智系列活动。统筹“菁蓉汇”海外行、成都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发具有成都代表性元素、适合国际化推广、贴近国际人才需求的“蓉漂”产品;通过合作模式,植入国际行业组织全球论坛、知名专家个人社交网站等平台;通过共享模式,植入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

构建全要素支撑体系,增强市场转化活力度。打造规模化离岸孵化基地,加快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支持更多本土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国际众创空间。建立精准化人产对接机制,推动“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与“招商云网”数据共享、资源共用。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三区”。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政务服务,继续向上争取实施更为便利的人才出入境、停居留政策,深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一窗式”办理服务工作。完善创业服务,依托“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推广“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运营模式。全面实施国际化社区建设计划,完成13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的规划设计,加快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校和专业性国际医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外籍人才提供医保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市委外事办:

强化国际资源聚集转化推进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强化国际资源聚集、转化,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主动对接承办国家层级外交事务,邀请更多的外国政要、高官及驻华大使来访。推动成都与潜在设领国家开展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14+48+30”航空大通道、“四向”铁路大通道沿线新增4个以上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力争吸引更多的国家在蓉设立签证中心,以及更多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在蓉落户。建立健全领事机构定期协商机制,举办“话友谊·谋合作”联谊座谈;以国别园区为重点,开展领事官员“区县行”“产业行”活动,重点实施国际友城发展、升级、拓展三大计划,完善“成都友城产业地图”,举办“2019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创新论坛”,筹建“成都哈密尔顿幼儿园和小学”等友城合作项目,持续开展“国际友城雕塑展”活动,与驻蓉外国地方机构和在蓉外国商会定期组织座谈交流,共享经贸信息,寻求合作机会。

强化外交品牌效益,全力打造开放城市新形象。争取中欧峰会等高级别高层次会议落户,认真筹备“泛美开发银行第60届理事会年会”“2019中国—拉美市长论坛”“2019世界警察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都欧洲文化季”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充分用活“欢乐春节”等国家对外营销平台,持续打造“PANDA成都走世界”等成都特色品牌;积极整合涉外部门资源,形成对外宣传合力,创新外宣方式、渠道和品牌,向世界推广天府文化,推介“成都制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力争走进10个以上国际战略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以及潜在设领国主要城市。持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推动更多国际教育、医疗合作项目在蓉落地;打造“留学成都”品牌,实施“国际人脉工程”,支持外国学生来蓉留学,为外企在蓉投资兴业提供人才储备,营造良好的对外交往软环境。

市口岸物流办:

以成都为网络中心加快布局“48+24+30”国际航空大通道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一流口岸环境。主要是完善口岸布局功能、推动口岸提效降费、推行便利通关服务。推动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陆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双流空运进境肉类指定口岸验收投运,申报设立青白江综合保税区,协调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申报设立。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应用服务功能完善和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清理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全面实行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全天候保障国际航班、国际旅客和进出口货物通关。加快推动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

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加快布局以成都为网络中心的“48+14+30”国际航空大通道,加快打造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7+5”国际铁路大通道。重点支持川航筹建本地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加快跨境电商高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枢纽门户、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

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全球物流体系、立体口岸和自贸试验区等重大载体,加快国际铁路港和国际航空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推动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满足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供应链产业发展基金和供应链行业管理组织;引育优质供应链管理企业,支持全球制造、贸易、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采购分销企业在成都设立总部基地或分拨中心,建设供应链总部基地。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网络,打造服务全球制造型企业配送枢纽和面向泛亚的全球区域分销型企业配送枢纽,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加大沿线主要节点城市服务网点建设。

市商务局:

着力深化自贸区改革试验精心规划大商圈

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化自贸区改革试验,着力以制度创新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改革试验系统性集成性,持续深化“首证通”行政审批、产业项目“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并联审批等改革试验;聚焦具有成都特色的改革试验项目,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法定机构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等特色试验,力争今年探索形成10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都独有改革创新案例;协同有关市级部门深度对接国家部委,努力争取更多具有开创性、能有力支撑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国家试点。

充分利用国家促进消费升级发展机遇,精心规划大商圈。全力引进大项目,精准招引国际首店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切实增强国内外企业对成都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并使之成为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亮丽品牌。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天府锦城、高新金融城、双流航空港、天府空港新城、蓉欧铁路港和城市TOD建设,加快策划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商业项目,全力引进高端商业项目,全面排查并全力盘活商业资源,加快打造商业载体,大力招引世界各地国际时尚消费品牌企业100个以上在成都落户开设首店。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推进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扎实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体系,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时有效解决具体困难问题。统筹抓好跨境电商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机遇,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积极推动全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经贸促进活动,构建成都企业立足成都经营全球新格局。

编辑:王堃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