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乡村”扮靓公园城市基底

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02月17日 07:30
春天已至。世界顶级花卉育种公司德国班纳利种子技术经理汤姆·林维克又开启了上万公里的旅程——作为德国总部派到成都金品花卉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技术顾问,他将带来世界最顶尖的海棠种苗培育技术,并从郫都区向全中国推广。

与此同时,一辆满载着成都农产品的中欧班列正在穿越欧亚大陆。18天内,它将经行上万公里到达欧洲,将成都产的猕猴桃、柑橘、萝卜等优质鲜活农产品送进欧洲多家知名商超,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紧俏货。

上万公里的一来一去,均是被同一个“磁场”——成都乡村所牵引。这片自古便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肥沃土地,正在因为一场划时代的战略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郫都区战旗村,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一起拉家常、贺新春、说“三农”、话振兴,并谆谆嘱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时代所期,民心所向。一年来,成都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启了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在14000多平方公里的天府大地上奋力书写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成都答卷,一幅灿烂锦绣的美丽画卷在成都大地上次第展开。

重构城乡形态

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幸福感飙升

绽放的红梅将道路染成了粉色,枝头的海棠已展开笑颜……走进位于都江堰市大观镇的“问花村”,虽然尚有早春的寒意,可园区内已繁花盛开,绿意盎然。

在这个颇具诗意的村落中,一条绿道将5个赏花基地串联成线:海棠园、梅花园、玉兰园、紫薇园、桃花园,配以杜鹃、桂花、银杏、樱花、玫瑰、牡丹等各类花木,将形成四季有花,处处观景的生态景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在成都市的决策者看来,川西坝子优良的生态本底具有大量独特的美学元素,新形态将使它们的资源价值得以重估。在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中,绿色发展被提上了首要地位,力求以“大美乡村”扮靓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基底。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有关城乡生态环境的工程纷纷纳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构建“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塑造出历史文脉、经济流向、绿色廊道、产业分布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

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川西坝子图画。

竹艺村、明月村、湿地公园、沸腾小镇……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川西坝子图画,诠释着绿色生态的价值体系和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在这幅全域景观化的蓝图中,“百镇千村”景观化景区化搭起全景的骨架,16390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网络体系把城市与乡村相连,成为承载成都平原青山绿水的天然绿肺。在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等,成都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特色镇,并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协同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打造一批乡村田园综合体,在川西坝子逐步呈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新都区新桥村村民则是这幅锦绣画卷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原本被三个水泥厂“夹击”的新桥村尘土飞扬,让村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从引入“芳华桂城”田园综合体项目,村上栽种了大量杜鹃、牡丹、茶花等花卉新品种和向日葵、二月兰、格桑花等草花180余种,通过生态绿道串联项目内5个花卉游赏景观,获得了全国五大桂花观赏基地之一、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等美誉。“我家住在公园里,欢迎大家来做客!”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是幸福感的飙升,现在村民们最喜欢在天气晴好时,呼朋引伴到家里来做客,感受幸福美丽新农村的魅力。

重塑经济地理

农商文旅体全方位搭建产业生态圈

早春的阳光投射在崇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将一望无际的麦田铺上了一层金色。青青的麦苗已开始抽穗,微风拂过,随风摇摆。麦田旁是桤木河湿地公园,三三两两的市民骑行而过,一路欢声笑语。踏青赏花的市民在花田中品茶、拍照、钓鱼,沐浴着春天的气息。

田间地头曾经的“十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大幅标识牌已被换下,取而代之的是建设国家级优质粮油产业园、国家级农业公园、全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醒目招牌。这里将不再是单一的粮油生产基地,除了培育稻田综合种养和农村电商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农产品冷链物流千亿产业集群,还将推动“农业+互联网”,聚焦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目前,这里已引进实施奥科美农业大数据项目;推动“农业+文化”,引进中粮集团、蓝城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街子文化创客小镇、城市湿地电影主题公园等5个文化创意基地;推动“农业+旅游”,总投资602亿元,开工建设陇海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府国际慢城等104个农旅融合项目,加快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崇州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是我市重塑农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缩影。

崇州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是我市重塑农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缩影。立足城市功能优化,成都差异化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启动编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分区域农业产业专项规划,将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划定3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9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在这片如翡翠般的大地上,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乡村形态得以重塑,田园价值得以重估。到2022年,全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则为新的城乡格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蒲江县明月村,刚刚过去的春节无疑是一场城乡居民共同的盛宴。村民的民俗巡游、乐队的摇滚表演、路边喝咖啡的市民、民宿里的客人、小院里的青年……在这个小小的村庄,一时分不清究竟是城市还是乡村。

围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都市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投资200亿元的“天府慢城”项目落户崇州市白头镇,将带来周边11个乡镇的区域调整;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的天府农博园,重组周边新津县6个乡镇,吸引中国交建―绿城集团等大企业投资;四川著名的优质绿茶基地成佳镇,不仅茶叶远近闻名,还变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一个个以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正在聚集成环,有力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成都农业内涵正在不断拓展。

重建发展引擎

改革“试验田”里长出新成果

今年春节前夕,以改革闻名全国的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又迎来了一件大事——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举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证仪式,向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颁发了全市第一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发展了!”村支书高德敏说。

2015年,战旗村将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的13.447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公司,敲响了全省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第一槌”,并依此建设了第五季·香境、乡村振兴学院、乡村十八坊等项目。截至2018年底,全村乡村旅游收入增加了2000万元,集体资产超过57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600元。

从第一槌到第一证,战旗村此番拿到的证书,标志着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终于有了自己的、合法统一的“身份证”,获得了应有的市场主体地位。成都的农村集体经济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形成千枝竞艳、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在成都决策者看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激活乡村力量的内生动力。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深化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2018年8月,崇州市举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颁证仪式,向道明镇龙黄村、白头镇五星村出租宅基地(房屋)的3户农户和承租宅基地(房屋)的2名业主,分别颁发了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证、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使用权证。

这不是一张简单的产权证,而是成都市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管)改革试点以来的又一破冰探索。四川省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产权证书,催生了“就地入市+乡村旅游”等新机制。

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成都市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改革,促进城市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抓实郫都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形成入市主体、调节金收取等配套办法21个;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基本完成4.6万余个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清查核实;依托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新津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开展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管委会+投资公司”运营新模式。

站上新时代,“五项重点改革”成为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科学配置利用各类资源要素的各项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一项又一项的改革,刷新着成都农村的改革进程,限制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被一一打破,为成都“三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记者 陈泳 李萌)

编辑:何佳昕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