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第一时间”走进郫都:生菜机械化种植描绘春耕新图景
生活在鹃城郫都的人民在古蜀时期有了按季节播种的耕作传统,早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的时代。悠久的历史,再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极佳的生态环境,郫都非常适宜生菜等种植作物的生产。近两年,郫都大力推进生菜的机械化种植,并且很有成效。
清明节前夕,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的“春耕走一线”报道组就来到成都郫都区,对这里的机械化种植推进情况进行了采访。
欣欣向荣的蔬菜基地
全村使用现代化农机用户超过90%
当记者从成都双流机场赶到郫都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播种画面。与过去不同的是,农田里弯腰耕种的农民身影少了,更多的则是更具有现代感的现代化农机。这些农机的个头不大,却可以灵巧地穿梭于精致小巧的川西平原的农地上。当地农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种植基地,已有超过90%的农户使用这样的现代化农机。而生产方式的改变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又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
现代化农业机械已深入田间地头
既省时又省工 机械化种植红利不小
在郫都区新民场净菊村的生菜种植区内,过去人工种植一陇地的生菜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但是现在有了农机合作社从意大利进口的播种机械的帮助后,只需要一分半钟的时间,种植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一台移栽机可一次性完成生菜覆膜和栽种两个步骤。而当地种植的季栽生菜一年可以种植五至六次,并且种植出的生菜大小更统一,品质也更好,比人工栽种的要重100多克,用当地居民的话说“既省时又省工”。
种植完一陇生菜只需要一分半时间
机械化种植还带来生产观念改变
除了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机械化种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更强,如今当地也有很多年轻人参与到生菜的种植中。当地居民黄青青,今年25岁,过去她曾是一名电子厂工人,2018年她和丈夫来到这里承包了土地进行生菜种植,对于人生中第一次种地的她来说,机械化种植减轻了她种植的压力,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别人种植,收入来源大有增加。她告诉记者“过去在电子厂,一天十个小时都在厂里面待着,不自由,而自己承包土地种植则有更多了自由”。净菊村的党支部书记阳勇介绍,村里成立的蔬菜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一起建立了机械化种植试点,并带动全村推广机械化耕种。去年该村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余元,机械化作业不仅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便捷和效益,更在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生产观念。
据悉,目前净菊村的机械化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300余亩,而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预计到明年,全村的机械化种植面积就将达到700亩以上。
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