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第一时间”走进郫都:小农户如何迈向大农业?

来源:看度客户端 2019年04月07日 19:51

建立农机合作社是郫都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郫都区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一家为净菊村和永胜村生菜种植提供农机服务的农机合作社。

当地农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郫都区现有的农机合作社承担全区生菜机械化耕种业面积的80%。

郫都区兴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兴明说,他的农机合作社主要为农户提供机械化的栽培种植服务,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他提供生菜种植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由2017年的10多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多亩。今年仅春耕的季节,他收到的订单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

“主要是净菊村和新民场永盛村,今年是在他们永胜村推广,推广机械种植生菜100多亩。”唐兴明补充到。

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唐兴明社里的生菜农机大多是进口设备,而进口机往往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良。

“像这个移栽机,也是我们做了改进的,我们把它种植的苗数,种植的间距,它的一些基础功能做了一些改进,也节约了成本。”吉峰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服务总监赵磊向记者介绍到。

一整套意大利进口生菜机价格在160万元左右,扣除掉政府补贴,实际上只需要支付20万元左右,而即使是有这样的补贴,想要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购进设备的成本依然不低。繁琐的贷款流程和国产生菜农机技术滞后的现状,这些都让包括唐兴明在内的许多基层农机工作者困扰不已。

西华大学研究所所长王霜认为这源自于整个产业和各个企业,对于农机研发前期投入不够多。

“农机合作社它就是提供一个专业的服务,然后解决我们老百姓不愿意种田的问题,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现在我们郫都区也通过我们政府搭台,也构建了产学研用的一个产业装备园。”郫都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小林向记者说到。

了解到农机合作社目前大多规模有限,进口农机水土不服,国产农机起步落后,部分农民的意识仍需转变,都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如何解除这些制约,带动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也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探索。

今天的新农村远远已更加干净明亮和现代化,但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用工难和用工贵这样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凸显。而现代农业机械化其实是乡村振兴背后非常重要的物质技术的基础,千年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碰撞和融合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有意识的转变和推广,有技术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有科学绿色管理和服务,但是说到底,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是每个农户眼前的利益以及长久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