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成都一季度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4月23日,看度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2019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开局良好、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良好态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远处的灯,照亮这座城的夜。谭菁 摄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3%。横向比,高于全国(6.5%)、全省(8.1%),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纵向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各区(市)县竞相发展,成华区、崇州市等7个区(市)县工业增速在10%以上,工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增长9%、较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龙头企业支撑有力,全市30户工业龙头企业产值增长8.8%。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5.2%,较2018年提升7.7个百分点;我市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全省工业投资增速(10%);高新区、龙泉驿区等9个地区工业投资额超过30亿元。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季度,全市457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已完成年投资计划的28%,47个项目开工建设,23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的天府新区紫光芯城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成都乃至全省在存储芯片细分领域的竞争实力。
熟睡后,苏醒。吴伟 摄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业企业产销回暖
政企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邀请企业负责人,相继召开了龙头企业新春座谈会、民营企业新春座谈会、在蓉台资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系列政企交流活动,与企业家共叙情谊、共谋发展。企业信心显著提升,3月全市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1.5%,是近5个月来首次运行在景气线上;问卷调查中,有9成规上工业企业预判二季度经营较好或持平。
惠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制定《成都市提升企业用电用气用水接入便利化水平行动计划》,从“简化申请资料、优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压减用能成本、高效政务服务”五个方面推进电力和燃气接入工作,帮促企业“省力、省时、省钱、省心”。
工业企业积极生产。元旦、春节期间,一批龙头企业主动安排加班生产,春节大假后的第一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节后复产率、员工返岗率双双超过90%。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
民营经济信心提振,创新创业更加活跃
进一步落细落实“成都民营经济25条”,印发了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7个实施细则,构建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7”政策体系,并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
开展解决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持续保持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实现扭负为正。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1万户,其中新增民营企业约3.9万户;全市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3500余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河与这座城市共生之缘。吴伟 摄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量质齐升
“5+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先进材料、绿色食品五大重点产业,分别制定促进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各产业难点、痛点和各阶段需求精准施策。一季度,五大重点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合计增长8.5%,其中:增长最快的绿色食品产业增速达26%,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8.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精准细化各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定位,明晰主导产业、聚焦细分领域、合理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标准厂房、专业楼宇、能源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新区城市社区经验,统筹规划城市社区,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重构生产生活生态。
产业新领域实不断拓展。5G产业加快发展,今年,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2020年我市要在全国率先实现5G规模商用,并制定了《促进5G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达成5G战略合作,四川首个5G高校即将在成都诞生。氢能产业方面,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在我市正式投产;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我市首批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项目运行良好,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40万公里,能耗指标低于其他城市同款车型约20%—30%;首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4月在蓉举行,我市与国家能投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共同签署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编辑:王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