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对话成都:新经济演活川剧“变脸” 政策创新有何借鉴之处?
近年来,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席卷全球,“互联网+”正在交通、工业、教育、医疗、消费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些产业格局甚至被重构。
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汇集了2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林立于此,是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开发区之一。
为给新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互联网+”办公室,联合湖北日报全媒体来到了最具潜力的创新型城市,成都,探索有哪些新经济政策值得借鉴。
以下为全文
摄于成都龙泉山凉风垭口 图中明显的街道为成龙大道 图据星球研究所
9年前,《南方日报》一篇长篇通讯《可怕的成都》,掀开各地对成都发展经验的关注。
能让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感到“可怕”,自然不是因为满大街的火锅店和麻将馆。这个在中国城市分工中,原本靠一只大熊猫就能闻名世界、活得巴适又安逸的地方,却在一次次自我改革与创新领跑中,演活了川剧“变脸”。
2018年,成都GDP达1.53万亿元,全国第八。武汉GDP为1.48万亿元,全国第九。
这样的排名持续几年。两座城市,惺惺相惜又互为对手,从“二线”一路竞跑到“新一线”。
繁华新成都 图据星球研究所
《可怕的成都》一文中称:制度创新已成成都官场风气。为官一任,在制度创新上有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在全国叫得响的制度创新有多少,成为成都官员晋升的条件之一。
这种“风气”,成就了新成都。
2017年11月,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成都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为此,该市将构建“七大应用场景”,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市场沃土。
今年1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
5月28日,在这个全国首创的新机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带着对制度创新、政策制定、场景经济、失败容错等新经济发展思考,与成都进行了一场创新对话。
“这是一个在别的城市看不到的部门”——“新经济委”背后的成都路径
对话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图据公众号创新光谷
“美团,你说它是什么企业?谁来管?电子商务?食药监?商务局?科技创新局?还有京东,光是电商平台吗?它还搞农业!小米、百度、阿里,全是这种类型。”
当被问到成都为何组建新经济委,该委大数据处相关负责人刘海波脱口而出:“为了让新经济企业找到婆家。”
“这是一个在别的城市看不到的部门。”ETCP集团董事长谭龙感慨,“我跟他们谈,谈得很好,哪些事情谁来做,很快就安排下去,和京东、科大讯飞合作的内容,能想到的全部放进去。”
在这群新经济的“操盘手”看来,新经济有4个显著特征: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企业常常会遭遇“九龙治水”、政出多门,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新经济委,我们就可以跨界管理。”
不沿江,不靠海,地处西部,蜀道盘桓。
成都很清楚,要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弯道超车已经不够,必须直线竞速。
天府新经济产业园 图据公众号创新光谷
当全国一二线城市都在涌向新经济风口,成都已经从机构改革这个“根”上,率先实现了突破。
“障碍肯定是有的,因为那时候大家对新经济的认知层次不一样,争议在所难免。加上市级部门的局级编制是固定的,要新设一个正局级单位,势必会对其他单位带来影响。”另一负责人称,但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下手,很多政策、想法和目标,最终将在各部门之间空转。
2017年,成都组建新经济处。2019年1月16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成都市政府工作部门。
新经济委的2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从该市城乡统筹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四部门抽调组成。下设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
新机构成立后,成都随即出台《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作为该市引领培育新经济的最高“作战指挥图”。据称,“作战图”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正式出台前曾易稿40余次。
在这份《意见》中,发展新经济的“成都路径”非常明确: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六大形态,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同时,围绕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创新创业、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人力资本协同、现代供应链,打造七大应用场景。
在随后的多处走访中,我们发现,“六大形态”与“七大场景”,贯穿了整个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始终。
给优惠不如给机会,政府“配菜”不如企业“点菜”——“城市机会清单”撬动了哪些机会
网约车停车场指引牌 图据公众号创新光谷
5月27日晚10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行人刚出候机大厅,就迎面看到了一块醒目的指引牌——“网约车停车场前行240米”。
从“社会车辆停车场”到“网约车停车场”,不仅仅是两块招牌的问题,更表达了一座城市对网约车等新经济的拥抱姿态,并且不遗余力地构建场景。
今年3月26日,成都在全国范围内首发“城市机会清单”,指向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涉及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基本涵盖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
成都新经济委产业处负责人杨泉说,传统产业的市场是相对固定的,企业最需要的是要素资源,如土地、资金、财税优惠等。而新经济的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也就是应用场景。
“以共享停车场景为例,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城区有大量闲置的车位,而一些市民又没有车位停车,供需信息不对称,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加剧了城区道路拥堵。”他说,成都随后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停车”示范应用,推动共享停车场景落地。目前,该试点已吸引240余个小区的1.3万多个车位参与,日均解决停放1100余车次。闲置车位得到利用,停车难题得以缓解。
成都新经济展厅中的智慧医疗项目 图据公众号创新光谷
一纸清单,成为成都探索新经济发展、推进场景落地的又一制度创新。一个个场景,将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
政府“配菜”不如企业“点菜”。基于场景导向,整个城市的决策思路变了。
以往,发布政策或培育产业,都是政府配什么菜,企业吃什么菜,城市建设也多是单个项目的碎片化招标。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扶持,让企业提出来。政府和市场有哪些机会,企业在机会清单上一目了然。
比如建设BRT,政府直接发布一个出行场景,把需求清单整合成一整套解决方案,新能源企业也好,导航企业也好,建设企业也好,都可以报名参与竞争。
“给优惠不如给机会,只要机会成熟,这份清单就会一直发布下去,让成都成为一个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遇的新经济机会之城。”
行政处罚“三张清单”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宽容失败中孕育伟大创新
天府新经济产业园 图据公众号创新光谷
今年4月,为全面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成都出台行政处罚“三张清单”,推进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三张清单分别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
成都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领域外,对一般投资经营行为,要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各区(市)县人民政府,以及市政府各部门,均收到了这份重要文件。
成都说——
对企业设置合理“观察期”,对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产业和业态的发展,采取包容态度,只要不触碰安全底线,便给予一定合理“观察期”,进行适度、有效监管。
设置必要“过渡期”,对需要达标整改的企业,要给予必要“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采取预警提示,帮助执法对象特别是企业及时纠错改正,对非因主观故意的过错行为,在社会商誉、资格认定、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不受影响,确保企业不因小过失而贻误大发展。
实施容缺执法,在法定范围内给予执法相对人自我纠错的空间,在违法情形轻微的情形下,可以依法不罚款、不扣证、只纠正。
实行守信激励,推行信用监管,对诚信守法的经营者,在政府采购、财政补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激励,让诚信守法者处处受益、一路畅通。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学硅谷,对于硅谷创新长盛不衰的奥秘,《硅谷百年史》一书中揭示有三大原因:斯坦福大学的密集智力资源,风投的金融支撑,再就是“宽容失败”的文化。
新经济的发展道阻且长。《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评论文章称:最好的支持是容错。这是成都的承诺,也是光谷的精神。
编辑:何佳昕、叶升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