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多管齐下 培养、吸引、支持科技人才在蓉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面向人才、面向服务、面向双创的支持体系。科技人才的聚集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体系
不断探索校院企地合作新模式,激发创新要素资源活力,打通创新供需双方对接渠道,持续引进重大科技项目,打造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创新共同体。
一是有力推进市校战略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域内外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园区,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二是构建校地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地创新合作项目建设,梳理确定了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工业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22个重点项目,台账式推进;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搭建产业功能区与高校院所的精准对接平台,筹划开展“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百校千企大对接”三类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9场活动,共组织585家企业与5家高校院所的512项科技成果,以参观成果超市、路演等形式进行了对接,促成7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订35项合作协议。
三是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鼓励在蓉高校与地方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培育创新创业群落,到2022年,全力打造10个环高校经济圈。目前,已经立项支持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在内的6个环高校经济圈,共培育创新团队460个,新增高校成果转化项目790个,共注册科技型企业471家。
四川大学 秦璇 摄
二、支持科技人才在蓉创新创业
围绕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在经费支持、金融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一是积极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校院所人才和青年人才在蓉创新创业,实施科技人才梯度培育。自2017年人才新政颁布实施以来,先后安排资金4135.35万元,支持高层次人才项目32个,高校院所人才项目82个;为28名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额贴息贷款1390万。
二是发展科技金融支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先后出台《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解决科技型企业首投、首贷困难。截止目前,“科创投”已建立天使投资基金13支,基金规模14亿,完成投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6.44亿;“科创贷”已累计为1983家(笔)科技企业利用其股权、知识产权、信用等获得信用贷款43.09亿元。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创业载体的产业支撑能力和高端服务能力,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产业生态孵化体系,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不低于半年免租期。截止目前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型孵化载体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科创通”的“聚集、服务、撮合、孵化”功能,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实现企业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与服务机构服务产品的精准对接和交易,帮助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截止目前,“科创通”平台已汇聚双创服务机构691家,双创导师897位,双创服务产品1908款。
成都市夜景 乔建文 摄
三、以国际视野引聚外国人才
紧紧依托政策驱动、项目带动、活动推动的思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留下来”方法,积极引进外国人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首次上榜“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10名,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城市。自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新增来蓉工作外国人才(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7880名,在蓉工作的外国人才大幅增加。
一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拟制并印发了《成都市鼓励引进外国人才实施办法》《成都市引进外国人才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评选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的通知,不断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持续加大引智引才力度。不断发挥项目引才作用,“十三五”以来,实施各类外国人才项目108项,获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引智项目33项,实施市级引智项目43项,评选产生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单位)32个;搭建引智引才工作网络平台,分别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并在蓉建立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4个。
三是强化引才引智活动。2017年在成都举办“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中意创新创业大赛”、“中英创新创业大赛”,2018年分别在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举办“成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广泛吸引国际嘉宾和国内代表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合作及创新创业理念;组织开展第三届“金沙友谊奖”评选表彰活动,市政府主要领导为9名优秀外国人才颁奖;连续4年举办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收到有效简历2200余份,850余人与招聘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编辑:叶升芃、陈轻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