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化社区 提升国际人才吸引集聚能力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07月03日 11:17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创新建设国际化社区,促进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的具体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四川(成都)自贸试验区和高质量打造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对外开放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社区标杆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国际化社区建设作为了一项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战略举措,并明确市委社治委作为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全市国际化社区建设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成都的国际化社区建设,一方面是为提升国际人才吸引集聚能力,让外籍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补短板、促发展、求突破,发展成果最终惠及全市居民,实现以社区的国际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助推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

吴伟 摄

一、工作成效

(一)注重统筹推进,强化国际化社区顶层设计。建设国际化社区,成都不是首创,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沿海城市走在了前面。但总的来看,各地国际化社区建设大都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我们坚持从市级制度体系着手,编制出台《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拟制“一图”“一表”和“一标准”指导开展具体工作。“一图”主要从空间维度,图文并茂,全面体现了4个类别、45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位的整体分布情况。“一表”主要从时间维度,聚焦3年建成这个目标,明确了45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位的所在区域、基本情况、建设时序和161个具体项目。“一标准”即《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基本标准》,主要从实践操作维度,明确了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基本规范。同时,还编制出台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规范了建设内容、明确了考核指标、强化了顶层设计,为各区(市)县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和基本遵循。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在市级层面系统编制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的城市。

(二)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国际化社区生活场景。各区(市)县在国际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主动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提升公共空间建设的美学运用能力,积极链接全球资源,彰显在地特色,努力打造国际化社区宜居生活场景。尤其注重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关注人的感受,以人的活动为主线,织密社区路网,优化慢行系统,构建小街区、开放性、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注重公共服务配套,统筹配置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出入境管理站等设施,提升公共服务配置能力。注重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促进外籍人士与本地居民融合沟通,为中外居民营造了优越、高品质的宜居氛围。

(三)注重因地制宜,开展国际化社区试点示范。去年以来,有关区(市)县根据人口结构和资源禀赋,分类分层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打造形成了首批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武侯区桐梓林社区聚焦类海外生活场景打造,大力发展生活居住型国际化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国际化社区邻里中心“三中心”为载体,为中外居民提供全方位政务服务,深受市民好评;锦江区青石桥社区充分依托辖区涉外资源,大力发展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聚焦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外国领事机构,依托市场力量、专业机构为外籍人士提供社会化、精细化服务;高新区盛华社区聚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整合利用天府国际社区、蒙小、铁像寺水街等配套设施开展社区共建,不断提升社区国际化水平;郫都区双柏社区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际化都市新区”定位,大力发展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通过各类共建、志愿活动,增强“泛双柏”区域国际产业人才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已在各区(市)县复制推广。

吴伟 摄

二、下阶段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我们将以科学规划引领和指导国际化社区建设,编制好拟建的41个国际化示范社区城市设计,用高质量规划提升社区人居品质,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来蓉定居创业。二是促进服务提升。我们将针对性研究国际化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天府市民云社区服务功能,让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服务。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鼓励为外籍人士提供旅游咨询、驾照报考等社区便民服务指南,发布居住、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信息,打造高品质的类海外社区生活场景。三是强化社区治理。鼓励多元参与,促进社会组织、社会企业、驻社区单位、中外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注重文化交流,坚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思维,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精华,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天府文化浸润作用,以文化融合推动社区生态营造。

编辑:王迎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