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新发展·辉煌七十年丨跨时代巨变 “新”果农有话要说
70年的时间,不管是置身哪一个行业,都必然会感受到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带您去蒲江县西来镇,去认识一位果农,她的父辈甚至爷爷辈,都是地地道道的果农,这70年的光阴,在他们一家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近期,蒲江县炎热无比,下午的蒲江县烈日当头,最高气温接近38度。在蒲江西来镇的一处果园内,34岁的徐国涛背着背篓,在果园内飞快地穿梭,这是一片红心猕猴桃林,眼下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
水果零售业态不断更新迭代
徐国涛是蒲江本地人,早年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她05年回到家乡一直做果农这一行。在这个硕大的果园内,除了红心猕猴桃,还有未成熟的耙耙柑,徐国涛笑言,自己一家就靠这两种水果养着呢。采摘下来的猕猴桃,经过村民们的分选后,就上车装运,这样的一个小车就能装上千斤,但是把时间往回追溯个几十年,这么多的果子要想运出去,那可真会愁死人。
扁担,这个以前在农村再常见不过的东西,现在也越来越少见了。徐国涛的母亲,今年已经65岁了,当了一辈子的果农,她最好的伙伴就是这根用柏木做的扁担。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40年前,村里的路还是羊肠小道,要想把果子卖掉,徐国涛的母亲就得挑着扁担架着箩筐,从村上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镇上去卖,一次最多挑个四五十斤。如今有了代步工具之后,徐国涛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由挑着扁担步行卖果子,到骑着摩托载着果子去卖,这一改变的时间跨度有20年。如今有了卡车装载,摩托车也就显得落伍了。在老果农们的眼里,这么多年来,采果子、卖果子的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交通方式的演变,只是让效率得到了提升,但真正让老一辈感觉到新时代来临的,还是卖果子的方式。只要果子有好的品质,在如今的网络新零售时代,果农们基本上不用担心果子卖不出去,只用担心自己的果子够不够卖。
网络时代带给人们新的机遇
在镇上的这个水果分包中心,十几个阿姨熟练地将上好的果子放在泡沫箱,继而装箱、封口上车,成箱成箱的果子最后由快递送至全国各地的买家们。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了人们新的机遇,只要自己善于把握就会取得成功。徐国涛说,在2014年,自己接触了微商平台,2017年接触了电商平台,她乘着网络时代的春风发展很好,幸福感不言而喻。
当年徐国涛刚接触电商平台时,一天800单让她吃惊不已,没想到曾让她惊讶无比的800单,如今也不过是一天销量的一个零头。徐国涛说,如今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在新的模式下,很多农民们都富了起来。
确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的水果消费,从最初的苹果、香蕉、梨、橘子“老四样”,逐步发展到现在时令鲜果敞开吃。新零售时代市民对水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感、产地直采等都是人们考量水果品质的标准之一。从挑着担子卖水果到集市,再到大型超市的出现;从电商到微商,再到社区团购,水果零售业态不断更新迭代。下一个风口,又会是什么呢?大家要相信的是,只要嗅觉灵敏,善于把握机遇,成功一定在等着你。
看度记者:程彦峰
编辑:赵雨蕊
责任编辑:王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