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全民健身行动?成都将打造60个特色“健身休闲示范区”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08月22日 11:51

2019年8月18日,成都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成都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级运动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成都建设赛事名城的步伐。

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品乓球锦标赛,2025年世界运动会……一场场赛事,一场场运动,如何让全民健身也在成都建设赛事名城中更加火热起来,这个计划了解一下。

⬇⬇⬇⬇⬇

8月22日,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在成都召开。记者在现场获悉市体育局公布的《世界赛事名城全民健身提升行动计划》

2018年成都国际马拉松。青健 摄

三年目标 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达3000场次

成都规划到2021年,实现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达3000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平方米,全市每千人配备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体育人口持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00万以上;基本形成科学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彰显,体育社团活力显著增强,绿道健身成为新风尚的群众体育格局,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努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成都将从四个方面着手

天府绿道。唐蕾 摄

一是打造天府绿道全民健身新场景

配置绿道健身设施。结合绿道各路段周边环境和市民健身习惯,有针对性的安装适合各类人群健身需求,重点突出科技时尚、智能、互联网元素的多样化健身设施,到2021年底,打造出10处体育功能各异的“绿道健身示范段”。

开展绿道健身活动。构建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球类运动和定向越野、跑酷、攀岩、棒(垒)球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为主的“天府绿道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到2021年,全市各级各类天府绿道健身活动达1000场次,基本形成“运动成都·绿道健身”活动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绿道全民健身新场景。

培育绿道健身组织。积极引导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健身团队、基层体育协会以及网络体育组织、草根体育组织和健身达人走进绿道,培育扶持各级各类绿道健身组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建共享天府绿道。

提升绿道健身科技水平。突出体育科技元素,建设“智慧绿道”,到2021年,全市范围内累计建立5条“智慧绿道示范段”。

漫步绿道。沈丹 摄

二是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快全市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体育场地场馆建设,完善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行政村)文体活动站功能设施配套,创建6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到2021年,全市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充分发挥社会健身场地作用,形成一批便民利民的“家门口的运动场”、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以及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到2021年,实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平方米,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家门口的运动场。李刚 摄

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力度。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达到90%,实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70%以上。到2021年,力争建立“全市公益性体育场馆智能发布平台”,让市民就近、就便、就项目了解场馆开放事宜,实现“精准健身”。

三是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水平

建成“一套体系”,到2021年,全面建成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试点建设30个社区(行政村)国民体质监测及体质测定数据样本统计点位,全市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测试数量达到12万人。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模式,开展全市国民体质统计监测与分析;到2021年,实现全市每千人配备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探索建立“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发布制度,提前发布“体育锻炼适宜指数”。

金牛绿道。 王杰 摄

四是推进重点人群参与全民健身

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实现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健身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到2021年,实现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7%。

扎实推进老年人体育工作,组织全市广大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全市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加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扩大健身人群参与覆盖面,持续做好残疾人、职工、农民、妇女、幼儿、驻蓉部队、在蓉外籍人士参与“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到2021年,实现全市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3%。

责任编辑:张强

值班主任: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