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会友 中外诗人和杜甫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神鸟知讯 2019年09月06日 18:51

金秋四海汇聚,蜀中诗香满城。

9月6日下午3点,参加2019·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中外著名诗人们来到了杜甫草堂,在这里,等待诗人们的是另一场精心准备的诗歌朗诵会——2019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一带一路”丝路之歌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

诗歌:连接中外、架起沟通的文化桥梁

一曲《春夜喜雨》舞蹈拉开了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的大幕。今天,全球各地的诗人们不远万里而来,共赴这场诗歌之约,在诗圣杜甫的草堂里,以诗会友,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诗人、翻译家树才率先登场,伴着古筝声声,声情并茂的为在座的朗诵了一首《汉字》。当代诗人潘洗尘,为我们朗诵《深情可以续命》,克罗地亚诗人马尔科·波加查尔,为我们朗诵《句法》。这三位中外诗人,他们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了对文字的感悟,对世界大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人们带着他们的诗歌到来,也带着我们的思绪远行,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去到美好的诗意世界。在诗歌的世界里,融合了想象力、观察力、创作力,人们的困惑、想法、思考、希冀,都在这一行一行的字字句句中。

诗歌是唯美悠长的思想河流,是高度浓缩的精神力量。

英国籍中国诗人杨炼在手风琴的伴奏中带来了一首《在特朗斯特罗默墓前》。土耳其诗人阿塔欧尔·贝赫拉姆奥卢朗诵了《孩童无国界》。中国诗人、《环球人文地理》刊系总编辑李海洲,为我们朗诵《居士的下午课》。据了解,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现场共有4组12位中外诗人带来作品朗诵。




千百年以来,成都一直是一座有诗脉、诗魂、诗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血管”也一直流淌着诗歌的基因。古代诗人前赴后继地铺陈与浸渍,成就了成都诗歌强大而充沛的气场。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成功举办,更使得成都这座“诗歌之都”名声远播。

诗歌论坛 探寻杜甫写作背景的“现实主义”

一千多年前,杜甫挥笔洒墨,写就240余首诗歌。1000年后的今天,杜甫草堂已成为诗人心中的殿堂。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大特色。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今天,在杜甫草堂,博物旅行家李元胜、印度籍诗人、汉学家墨普德、美国籍诗人、翻译家徐贞敏与诗人主持人树才一道,一同探讨了“杜甫写作背景的‘现实主义’”。


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提笔抒情,为诗坛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而在当代,诗歌的立意更加灵动,思想更加开放,形式更加自由,诗人们更是创作了一首首优秀的当代诗歌。

如今,诗歌已走进成都老百姓的生活,借助诗歌周这座桥梁,成都迎接全世界的诗人们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天府文化,一起结下诗的友谊。

下午5点,俄罗斯女歌手Lina和成都小朋友合唱的《成都》把朗诵会推至高潮。同时,一场诗歌朗诵的饕餮盛宴也在悠扬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千百年前,杜甫用笔写下了他眼中的成都。千百年后,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诗人们,也将通过自己的感悟,去抒写自己心中的成都,以文字的形式,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成都,将带着深厚的文学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独有国际化的生活美学,以开放、热情的姿态,欢迎世界朋友们的到来。

责任编辑:叶升芃

值班主任: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