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活力 高潜力 成都消费能力领跑新一线
提到吃喝玩乐,很多人都会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费活力,到底有多么旺盛呢?
这两天,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了《中国零售20城》报告,报告对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城市进行跟踪研究,最终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数排名,排名如下: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后,强势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这是自从2014年报告首次发布以来,连续6年荣膺“第四城”。那么,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成都、沈阳,两座不可忽视的消费中心
这份报告将16组数据,包括顶奢、轻奢、快餐、咖啡、大众服饰等在内的8个品类50个国际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铺数分类归总,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数排名。
上海能长期位居榜首并不奇怪。作为一座拥有2400万人口的一线城市,上海历史上就曾扮演过外贸中心的角色,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货商场,更是成为地标存在。
长三角1.5亿人口的腹地,让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消费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致的生活。
北京的实力不用多说。是首都也是全国的中枢,同样拥有超2000万的人口;三次产业比为0.4:18.6:81,支柱就是服务业,去年市场总消费额高达25405.9亿元,和上海一起构成了内地的两大消费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过零售指数明显低于北京和上海,因为深圳本身比较年轻,加上周围有广州、香港两大都市对购买力进行了分流。
榜单还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庆和天津两个二线直辖市,零售指数的排名,都要低于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杀进十强,并且将GDP排第7的地级市苏州,挤出了十强开外。
这正好说明了市场腹地的重要性。没有腹地,向来是二线直辖市、非省会城市的痛点,就好像重庆是3000万人撑起来的消费市场,成都背后则站着整个四川,站着8000多万人口。
所以,省会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西安、沈阳,排位都要高于它们在GDP排序中的位置。青岛、宁波两大GDP位列二十强的计划单列市,零售商指数反而输给西安、沈阳等经济体量更小的城市。
比起成都来,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沈阳。尽管它依旧处在东北没落的阴影中,但千万不要低估这座城市的消费活力。沈阳可以说是钟表、珠宝、汽车等“硬奢品”的重镇,它甚至夸张到一条街有4家LV店。
成都的消费活力为何如此旺盛
成都的消费活力,体现在商超、便利店这种中低端零售上,更体现在奢侈品消费,它聚集了西南地区最多的品牌门店。
截止到2018年末,30家主要国际奢侈品牌在全国开设门店656家,成都坐拥52家,超过广州和深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成都LV直营店每年销售业绩稳居全国前三甲。因此成都历来有奢侈品“第三城”的说法。
2018年,成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28元,上海是68034元。不过收入水平敌不过一线城市的成都人,却是中西部最活跃的高端消费群体。
这也吸引了很多国际品牌将西南首店乃至全国首店落地于此,成都的首店经济,完全具备和北上深掰手腕的实力,是品牌来华的首选站点。
成都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80%的知名品牌,都在成都开设了门店。仅去年一年就有200家首店落户成都,包括13家全国首店、75家西南首店、110家成都首店、2家全球旗舰店。
作为一个内地二线城市,成都的消费潜力为何如此巨大?除了可观的经济实力外,西部菌认为还有几个重要因素。
庞大的腹地。成都本身就有1633万人口,体量超过广州、深圳,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和重庆,拥有八千万人口的四川,也算得上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这保证了成都的消费市场有足够的人气。
很多人调侃,成都是“西南的省会”,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是一种实力的说明。消费是种高度集聚的行为,成都周边地市乃至省份的人,要买到最前沿的商品,可能会首选成都,因为这里聚集了西部地区门类最齐全的全球大牌。
所以同理,作为西北经济中心的西安,零售指数的表现要超过不少同等级二线城市。
便利的交通和顶级的物流。成都是西部的重要枢纽,客流量相当大,天府机场运营后,更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这种枢纽地位,一方面保证成都有源源不断的外地消费者过路,另一方面保证了消费产品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抵达成都。
一份2010年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外来购物调查报告》显示,成都中心城区的外来购物比重已达到57.1%,虽然报告年份有些久了,不过它说明,成都的消费市场,并不只是1633万本地成都人撑起来的。
消费文化。成都的重消费文化,和任何一二线城市比都不虚,春熙路商圈的太古里,日均客流量高达三四十万。成都能成为西南消费中心,零售第四城,这种文化底蕴是重要前提。
成渝联手,撑起西南消费极点
放在西部比较,成都的消费活力毋庸置疑,但成都强,重庆和西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表现其实也不差。成都拿下零售第四城,重庆民众没必要觉得风头被抢了。
重庆吃亏在腹地小,不过毕竟有三千万人口体量,加上超过两万亿的GDP体量。所以2018年重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次于北上广三大城市,高达8770亿元,拿下了社消“第四城”。
成都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6801.8亿,排在全国第6位,高于GDP的位次;西安以4658.72亿位居15位,同样高于GDP的排名。
可见在消费领域,西部三大核心城市,都充当了地区的门面。西安成为陕西乃至西北的消费中心,成都和重庆,则共同撑起西南的消费极点。
这种相互竞争其实是好事。未来的区域经济,本来就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天下。正如上海繁荣的商贸背后,是一群消费活力同样旺盛的二级城市。
南京、苏州、杭州等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逼近6000亿元。二级城市和上海之间形成了互补性,丰富了商品选择的空间,这保证了长三角一直都有足够的人气,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黑洞。
成渝城市群是京津冀、长、珠三角之外的第四极,论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以及二级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前三者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投资、出口和消费,向来被视作经济的三驾马车。成都在消费活力上引领新一线,这种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对提升成渝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同样有好处。
成为商品流通的超级中枢,保持商贸活力,让消费这驾马车更快地跑起来,也是成渝城市群的转型关键。
责任编辑:叶升芃
值班主任:吴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