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都将调整社区规模 范围涉及全市4357个城乡社区(村)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0月24日 11:33

10月24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由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牵头编制,旨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落实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发展战略,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全国首个市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诞生”。

市委社治委、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了《规划》的主要情况,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成都编制《规划》的主要考量:

这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球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城市在接近或进入城镇化后期(城镇化率70%)、人均GDP接近或达到1万美元的阶段,政府的工作重心就会从宏观城市下沉到城乡社区,并通过社区发展治理的方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近年来,成都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实际管理人口已近2200万,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编制《规划》,就是把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发展跃升的着力点,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民需求变化,通过社区规划来落实落细城市宏观发展战略,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马晓 摄

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过去很多传统规划大都从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体现的是政府视角、以物为主。编制《规划》,就是切实转变营城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强调城市的宜居性和人文尺度,不断补短板、提质量、强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当前,成都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全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超过50万,万人以上商品房小区达到255个,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脚步。编制《规划》,就是正视新形势、新挑战,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路径,主动适应当前城市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导政府的工作重心下沉,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超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吕峰 摄

《规划》以“1173”为主要内容,特色鲜明

《规划》包括总则、社区内涵及发展目标、发展治理总体模式、社区分类及规模、社区发展治理场景、指标体系与评估机制、附则等7个部分,并在实地走访了126个街道(乡镇)380个社区(村),调研学习上海、北京、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研究借鉴伦敦、东京、台北等城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了“1173”总体架构。即制定“1”个三步走的规划目标;构建“1”套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模式;打造社区发展治理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7”大场景;实施定指标、定类别、优区划等“3”项基础工程。成都是全国首个系统编制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切合实际、面向未来,富有特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引领性,是一项综合性的制度创新,特色鲜明。

游支健 摄

一是体现分步实施,注重宏观战略在微观社区的落细落实。《规划》衔接了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把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落实落细到城乡社区,提出了社区发展治理“三步走”目标,即2025年建成舒心美好、安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2035年建成彰显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社区;2050年建成全面发展、绿色永续、智慧创新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社区。

二是突出分类施策,提出了三大社区类型。成都作为西部超大城市,全市4357个城乡社区不能搞一刀切的治理,《规划》深入研究了成都城乡社区的人群结构、形态功能、产业基础等要素特征,根据城乡形态、主导功能,将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产业社区、城镇社区、乡村社区3大类型,并根据社区的特定空间特征和社会生活特质进行二次细分,形成园区型社区、楼宇型社区、老旧社区、新兴社区、国际化社区、自然村落等典型社区类别体系。对城镇社区而言,重点在小区治理、公共服务、城市更新、消费场景营造等难题上加力加劲、聚力破题。对产业社区而言,重点在从功能配套、组织构建、服务模式上研究新政策、出台新措施,破解产城分离、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对乡村社区而言,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对社区的科学分类,既兼顾了发展,彰显了特色,又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李刚 摄

三是强化系统推进,明确了七大场景打造。《规划》坚持人本逻辑,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同频共振模式为依托,提出了打造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七大场景”,明确了未来各类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场景是在空间与时间的一个节点上触发人们情绪的情景或场面,它具有极强的带入感,是人身在其中的切实体会。我们通过场景打造提升城市品质,在社区有感发展中以事聚人,在基层治理中聚人成事,实现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双轮驱动、同频共振。

四是实施精细治理,构建了两级指标体系。《规划》以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为导向,结合公园城市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建设指标,在充分征求部门建议意见基础上,建立了7个大项、18个中项、38个小项的社区发展治理市级指标体系。并针对3类社区,结合7大场景,构建了差异化指标体系,分别形成了城镇社区43项、产业社区26项、乡村社区38项的社区级指标体系,以上述不同维度的两级指标体系,作为目标参照和监测手段,定期开展社区发展治理的动态评估,以评促建,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李刚 摄

三项重点工作保障《规划》落地落实

一是构建规划体系。市委社治委将指导各区(市)县、街道(乡镇)按照《规划》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和未来社区发展场景,分层分级启动编制区级、街道级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明确社区发展治理的战略定位、路径策略、中长期目标和近期抓手,构建形成三级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二是抓好规划实施。市委社治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重点抓好社区公共服务提升、街道(乡镇)职能转变、社区区划优化、社区人才培育、基层治理力量整合、小区治理等9项近期重点攻坚任务,制定出台各项三年行动计划,注重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以增强《规划》实效性。

张凌娟 摄

三是强化规划解读。市委社治委将组织专业团队对《规划》进行宣讲和解读,组织开展《规划》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规划师等对《规划》的了解和认识,收集多方意见建议,形成全民懂规划、用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编辑:梁博

责任编辑:刘宝莲

值班主任: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