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不止 匠心永在 最美传统工艺展明日将在成博落幕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1月19日 18:06

传统工艺始终为现代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它连接历史和未来,融合经典与时尚,正在构建当下具有中国风尚的生活美学……11月20日,成都博物馆“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展览将在成都博物馆落幕。这场展览通过近百件精美手工艺品梳理了传统工艺的形成脉络,探讨了它们在连接过去和未来中的作用。如何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推动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活?54天,近42万观众参观,网络上万的讨论量,这场展览用抢眼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完成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角度:传统工艺可以这样时尚

如何做一场年轻人喜欢看的传统工艺展览?巧手夺天工展览既有传承人的匠心力作,也有推陈出新的现代设计作品,展现出我国传统工艺发展的繁荣图景。“LESSISMORE”的展陈设计理念,打破大众的审美疲劳,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到展品本身;全黑的展览色调,用舞台剧般的戏剧化形式将展品与空间融合,烘托出逸静的观展环境;展品选择上,几乎每一项传统工艺展品都有相应的现代设计作品与之呼应,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而如何“活化”传统工艺?主动“破圈”或许是一次尝试。泸州分水油纸伞与元禾大千的多媒体装置《潇湘夜雨》共同构成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对话。多媒体装置将油纸伞的特性与精准投影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甚至颠覆观众对传统油纸伞认识的视觉感受,从而进行艺术化表达。装置旁的分水油纸伞则在光影变化间,展现着手工技艺的极致美感与古色韵味。二者的互动,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展情绪,带来了一场传统工艺之美的沉浸式体验,而此处场景也成为观众最喜欢的“打卡点”之一。

新科技:科技力量解码非遗秘笈

借助强大的超感光镜头,即使身处光照较暗的展厅依然可以清楚拍摄出展品的光泽与细节;而超高速摄影技术等现代科技,则帮助观众从视频中观察织机的运行细节。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文化遗产得以蜕变、升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开始加入到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行列,彼此携手将传统文化融汇科技成果,解读经典技艺。

新玩法:线上传播让展览很“嗨”

9月21日,成都博物馆官微发布了展览首发宣传海报,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得到了许多网友好评。该条微博得到了近60万的阅读量和近千的转发量。网友留言说:“真没想到传统工艺这么美!”“四川真是非遗汇聚的地方,这场展览也真是一展观东南,上下千年,叹为观止。”国庆期间,络绎不绝的观众汇聚成博,在社交媒体掀起打卡展览的高潮,某种程度上,也是年轻一代对展览的肯定。

随着第七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到来,展览联合成都广播电台,特别录制了一系列音频节目,从10月13日开始上线喜马拉雅成都博物馆“巧手夺天工”专栏,共11期,每期介绍一个门类的传统技艺或现代艺术,让观众可以倾听各种技艺的“心声耳语”,在不同的音色里感知传统、感知时尚、感知美。该系列音频自从在喜马拉雅、成都博物馆微博、听堂FM微博等平台上线以来,共获得了20余万的点击和收听量,收听成果斐然。

新故事:传承人讲述技艺的“守”与“传”

一件件作品,藏着一位位传承人与设计师甘于寂寞、执着坚守和继承创新的工匠精神,他们让濒临消失的文化重燃生命之火。不管是大山深处的羌绣传承人,还是带着传承的使命将民族风带到国际时装周的设计师,亦或是在明月村钻研数年的柴烧守护者……每一项古老技艺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奋勇前行的故事。展览也不只是“形式”的外衣,它让传承人的作品与现代生活相连接,不断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的方式传达着作品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览中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西平带来了五件绝美作品,其中耗费5年打造的“雕漆隐花云气纹漆钫”,完美展现出成都漆艺最典型的“雕漆隐花”技艺,让观众欣赏到流芳千年的大漆之美。她和女儿共同守护制漆手艺的故事也感染了很多观众,宋西平说:“做漆器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也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传承成都漆器的行业中来。”

有观众曾在成博官微留言说:“差点泪目,感觉展览策展人和16位传承人都带着使命感。”通过“巧手夺天工”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和美学体验,把传统工艺引领现代生活。

看度记者:谭晟

编辑:刘宝莲

责任编辑:王迎

值班主任: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