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社区治理的底层逻辑是调动人民主体性
11月23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在成华区和美社区开幕。本次论坛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为主题,由人民日报社指导,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艳玲参与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
“成都提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为什么?”
何艳玲认为“共建、共治、共享”彰显着人民在治理中的主体性。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人民不仅接受服务,更是治理工作的参与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城市的主人。
她提出,政府的资源、人力有限,所以治理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联动人民的力量共同努力。
何艳玲在论坛现场
在此基础上,何艳玲认为城市与乡村最重要的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度不够,“在乡村为什么我们会有乡愁?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常常在一起唠唠家常。”
在城市里,邻里之间常常互不认识,“这样如何调动市民的‘主人意识’?”何艳玲表示,在一个陌生的社区,将人民重新连接起来,彼此间能够建立像熟人、朋友一般的感情和信任,此为社区治理的底层逻辑。
看度记者:佘云耀、何泽曦
摄影:蒋涛
制图:郭冰洁
责任编辑:叶升芃
值班主任:吴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