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社区如何发展治理?来这场在成都高新召开的论坛找答案!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最重要的实践场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11月23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在我市举行。此次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会场和5个分论坛会场。
11月23日下午,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的五大分论坛之一“产业社区发展治理”论坛在高新区菁蓉汇举行。
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委社治委等市级职能部门,各区县社治委和高新区各职能部门、街道(乡镇)、企业逾400人参会。
论坛邀请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专家学者和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等园区楼宇代表进行了主题分享和圆桌会议,为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献计献策,对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产业社区发展治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殷切的期待。
产业社区是产业功能区中的示范空间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全市在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那么产业社区和产业功能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定位如何?
与会嘉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产业社区”是产业功能区内部着眼于产业细分优化形成的,是功能区内部重点打造的小尺度示范空间,基本特征是“产业主题鲜明、功能复合、服务配套完善”,不仅形成了优质的产业生态圈,更是按照公园城市理念打造的高品质宜居宜业社区。
据悉,成都高新区已经规划了18个重点打造的产业社区,这些产业社区相当于产业功能区中的示范区域,目标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成为产业人的家园和产业发展、城市进步的重要支撑。
聚焦“产业”和“产业人”两大核心
在论坛中,专家们分析了产业社区的生成和发展逻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成都高新区的生命线。而产业社区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兴,而社区居民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而兴。
因此,社区空间形态、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内公共产品提供均要充分服从和满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人”这两大核心的需求。这是产业社区发展治理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人产城”逻辑在产业社区发展治理中的有效演进。
党建引领,软硬兼施,构筑“产社家企”社区治理共同体
在10月下旬出台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产业社区是与“城镇社区、乡村社区”并立的三大社区类型之一。
那么,高新区在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的“七大场景”下选择怎样的行动方略和工作路径?与会嘉宾们提出了推进产业社区发展治理的“高新方案”。
据悉,高新区以共建共治为原则,构筑“产社家企”社区治理共同体,开展了党建引领产业社区治理的“11234”新探索,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在新经济活力区探索了“业界共治”的产业社区发展模式。
高新区将以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为核心,坚持分区施策、分类治理,布局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回应“产业人”的期待。
其中,高新西区将根据就业人群需要,完善功能配置,高新南区将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各类公共服务产品有效落地,高新东区将按照“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原则做好规划布局。同时,运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产业社区发展治理,打造应用新场景。
那么,在高新打拼的蓉漂们,是否和我一样对高新区的产业社区充满期待呢?
编辑:黎艺璇
责任编辑:刘宝莲
值班主任:张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