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公园开启创作新机遇 7个城市展品级建筑地标出炉
成都锦城公园长约200公里、用地规模达133.11平方公里,跨经12个区,是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锦城公园不仅拥有自然、人文、城市等多元景观,还串联起16个特色小镇、30个特色园、170个林盘院落,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区,形成一条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绿道环”。与此同时,咖啡馆、餐厅、民宿、美术馆、酒吧夜店、小剧场等多元新空间也将融入其中,塑造城市新的生活方式。本次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的七处项?标底分布于锦城公园的环带中,作为国家旅游休闲区,旨在结合当地历史?化属性,以及国际化、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打造美好宜居公园城市最强引擎。
10月28日,“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全球招募正式开启。除了邀请到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咖担任导师,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拥有世界一流建筑院系的教育背景,和顶尖国际建筑事务工作经历的新锐建筑师。质量之高,在成都乃至国内都很罕见。
7位国际建筑大咖导,7个城市展品级建筑地标,1次参与明日成都的创作机遇
竞赛拟邀请7位来自全球一线建筑高等学府的教授及建筑师担任导师,分别对锦城公园中的7个建筑单体及7组新锐建筑师团队进行指导,并在决赛展演前通过工作坊亲身指导。这些导师所在的建筑系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AA建筑联盟学院、康奈尔大学等。
7个建筑单体的设计将在最低限制条件下交由建筑师大胆发挥,期待成为锦城公园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展品,并成为城市公共配套以及市民生活中重要的载体。无论是建筑本身的设计价值,还是建筑的使用功能,都力求具备城市话题。
绿道,通往明日公园城市。在明日成都的发展中,绿道及锦城公园是非常出彩的一笔,在这个巨大的城市级展场空间中,留下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让建筑师的作品得以点亮一座城市的创意力。本次竞赛,将为来自全球的新锐建筑师们提供一次绝佳的创作机遇。
30多天的竞赛中,环环相扣,紧张激烈。从223份有效报名中,经过简历和作品集的仔细筛选,仅有42位有幸入围。第一轮的初赛方案于11月25日截止,经过导师的严格考评,21位选手挤进复赛,12月7日进入了“21进7”的角逐。而就在12月8日,7个城市展品级建筑地标全部出炉。
1号标底 GW130 《古乐楼美术馆》
Joseph Dejardin,「代表机构:Dejardin Design Office」
方案旨在创造一个创意展览空间,将画廊和表演空间与餐饮和零售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其布局和设计理念基于与场地毗邻的金华寺的布局原理。平面布局自由松散第映射出金华寺的空间序列,并在此结构中创造了灵活的多用途展示空间。建筑的结构构成逻辑也基于金华寺的构造和选材原理。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清晰而优雅的结构逻辑。
2号标底 GW101 《耍园》
刘潇「代表机构:全体建筑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为了在绿道上创造一个容纳成都日常生活、让人耍乐的地方。这个建筑就是绿道上面的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这条路径在有些地方平缓,有些地方微微翘起,远远望去像三座“小丘”,山丘下面长满了“竹林”。既能看见清晨薄雾里喝茶人群的身影,也能听见夏日竹林深处麻将的回响,人们可以爬山,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过一把“耍瘾”。它还是一座剧场,除了专业剧场、实验剧场、社区剧场等各式各样的演出,“山顶”的三个小丘可以作为观众席,建筑围合的“坝坝”转成舞台,整个绿道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剧场。人们可以在“山顶”,慢慢欣赏一场有关人、城市和自然的演出。整个设计其实就是绿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绿道本身,刚好在那里。
3号标底 GW070 《竹腾》
方卓欣「团队成员:徐倩倩」
成都平原依水而建,与竹共生。自古以来,四川丰富的竹资源为川西人民提供了从食物、建房、造船、工艺等诸多生活活动的原材料,而川西人民用智慧将竹的创作发挥到极致,产生了竹编等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而在历史上在纸发明之前,竹一直作为文字载体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受此启发,这个设计将竹的编织文化智慧运用到建筑中,通过展示中心这一新信息载体,还原竹子在历史上作为文字载体的作用。通过现代的语言和建筑手法,这一竹文化展览中心,将是一个取自人民的智慧,用新的语言和新的角度来传递历史精神,探索未来发展的城市展示中心。
4号标底 GW018 《成都朵朵灵魂》
孙立东「团队成员:Anna Andronova、于魁、罗家涛、彭理、林洛逸、倪国越」
用两个字概括这个设计:“圣洁”!它颠覆了传统餐厅,屋顶是草地和少量的花,花在室内营造花园餐厅。作为连接城市和附近公墓空间,它过它不仅是个餐厅,还是一个仪式化的设计,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过度地带,是一个向人的灵魂深处朝圣的场所。每一个还活着的人祭拜亲人后,来到这里都能被治愈。入口一个水池如圣洁的宝石悬空漂浮,它下方1层的左侧是花园和一个独立的教堂,人们敬慕地倾听和赏花,它是这个仪式设计的灵魂。漂浮水池右侧为一个大的用餐区域,它的旁边布置包间,将1层室内的山里设置为高级包间5个。所有核心围绕中央水池展开。
5号标底 GW091 《绿带》
齐帆「代表机构:VARY几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儿童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建筑所束缚的,这里有漂浮的石带,青色的丛林,蜿蜒的小路与自由的漫步。”
本次项目的场地被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地块,如何让各个地块之间发生联动,并融入整个区域、城市,是本方案的第一要素。方案引入“The bond”的设计理念,用同一空间语汇的“石顶”对三个地块进行串联,形成同一特征,并在中间用景观定义空间,增加延续性。在统一屋顶空间下,三个地块内部被分别设计为“Greed Land”、“Wood Park”、“Blue Planet”的主题空间,独特的内部空间把植物、木与水等自然元素引入建筑内部,与渐变的屋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有趣的空间,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和多维度的体验。这种模糊、灵动、不确定的空间,也能激发儿童的潜能和探索的欲望。屋顶的灵感来源于川南地区传统的“石板顶”的演变,与轻钢材形成轻与重的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6号标底 GW063 《云林寻趣》
杨保新「团队成员:吴绍清、潘华、费凯、田茂」
陪伴儿童成长的家庭生活是我们日常的重要主题。儿童的各种活动源于天性具有的创造力,可构建出独特和有趣的空间。这类空间反映出对未知、差异和新鲜等体验的探索,并构成了本次设计的命题:“旅居”中“旅”的意义。在设计中,平缓的场地经过适度的改造,隆起起伏的“绿丘”,结合其空间设置创造儿童活动场所,孩子们可进行穿梭、攀爬、滑滑梯、戏水等多种活动。而旅居中的“居”,于家庭而言,是欢聚一堂、幸福安放,亲子、美食、品茶、阅读和睡眠等都构成了具体的内容。“川西林盘”恰恰提供了一种传统理想式的空间模式和生活方式。设计将场地分为四个相互对话的围合式组团,轻轻漂浮在起伏的“绿丘”之上,云朵状的建筑体量与中小型临盘尺度相似,边界抽象于临盘生长式的边界,并设置旅居酒店、餐厅、书吧和亲子中心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和谐、幸福的空间,是一次对“林盘”田园安居模式的当代诠释。
7号标底 GW127 《观茶屋》
冯金铭「代表机构:武汉市物象设计有限公司」
茶馆是成都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在这里面充斥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城市生活,同时也充满着成都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惬意、闲暇的态度。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的容器。成都就如一个茶馆,泡的茶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喝和闻,同时也是用来观看的。观察不同茶叶遇水之后的形态变化,以及茶叶如何漂浮在水中的过程是整个设计的最初概念,也是对成都生活的一种诠释。将茶叶叶面的转折形成的微小空间放大成建筑便成为主要的空间原型,利用折面的原理在几何的逻辑下形成有效的空间结构。空间上的营造则依据功能的需求和气氛为主,创造出独特的成都茶文化体验。整个建筑由10个单独的转角单元形成一个片段式但又连续的整体。流动交错的曲线贯穿整个建筑,而立面竹子的利用将建筑更加生动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白天形成呼吸的建筑,同时在夜晚漫射出来的灯光也能和余辉遥相呼应。
在12月8日的决赛现场,7个标底的冠军团队再次站上舞台,争夺“最佳城市展品”。除了7位导师,还吸引了50位来自成都不同领域的大众评审。他们作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作为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成都人,他们给出了具有公众视野和行业思考的投票。最后综合导师和评审的投票,7号标底冯金铭的作品《观茶屋》脱颖而出,摘得“最佳城市展品”奖杯。
绿道,国际城市的绿色名片
绿道建设的成都实践,是成都重大的惠民工程,作为发展城市绿色名片,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形态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牵引意义。此次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不仅为来自全球的新锐建筑师们提供一次绝佳的创作机遇,更让兼具革新力和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成为城市公共配套以及市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这场联动全球顶尖建筑设计力量的赛事,其中涌现的作品、观点的碰撞和行业的互动,无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激发一座城市的创意力,并最终指向一座城市更好的未来。
看度记者:林铎
责任编辑:陈轻语
值班主任: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