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美食比拼尽在今日,吃好喝好准备过年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2月22日 10:59

今日冬至,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传统节日

冬至是冬季的大节日,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某些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养生时机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不冻耳朵—吃饺子

饺子配酒,越喝越有。张静雯 摄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他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鲜美滋补—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团团圆圆—吃汤圆

黄米大汤圆。张静雯 摄

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人们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责任编辑:张静雯

值班主任: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