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公布首批12位“历史治水名人” 都江堰古蜀郡守李冰上榜

来源:看度号·看都江堰 2019年12月24日 13:24

水利文化在人类生存和社会进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水利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很多善于治水的著名水利学家。日前,通过资料整理、研究分析、征求意见、网络投票、专家审核等程序,水利部公布了12名“历史治水名人”。排在第4位的是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天下的古蜀郡守李冰。

12名历史治水名人

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

历史治水名人:李冰

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的水利家,秦昭襄王时期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古代是一段水患频发的河流。李冰总结大禹、鳖灵等前人治水的经验,改“堵”水为“引”水。首先派人用沙石在岷江河心筑成分水堤坝,因为形似一条大鱼静卧江中,堤坝顶端又被称为“鱼嘴”,岷江至此被一分为二,外江为岷江正流,东边的内江则被引向成都平原。

李冰又命人在分水堤两侧,用鹅卵石做成护堤,称为金刚堤。再之后是飞沙堰,岷江从万山丛中经过,挟带大量泥沙和石块而来,如果顺内江而下,就会造成灌溉区的淤堵,但有了飞沙堰一拦,江水就会受到离心力牵引,把大量泥沙、石块从这里甩出去,从而变得更加清澈。

经过飞沙堰,内江继续向成都平原流去,在即将进入灌溉区的时刻,一个巨大的山体玉垒山挡在了前面,对此,李冰的解决方案是,用火烧水激法,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宽二十米的缺口,这个缺口因形似瓶口,而被称作为“宝瓶口”,它便是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入水口,也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州市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市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

都江堰的建成,使旱涝频发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千里沃野,成都平原就此成为“天府之国”。在都江堰旁的二王庙中,蜀地子民至今依然虔诚地奉祀着李冰父子,两千多年来香火不断。



李冰修建都江堰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理念,通过工程合理布局,以最小的工程量成功解决了分水、引水、泄洪、排沙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治水哲学,都江堰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生态基础、产业基础、航运基础和精神信仰基础。李冰也成为天府之国的开创者和守护神,无愧于“川主”的称号,受到万世景仰。

编辑:黎艺璇

责任编辑:刘宝莲

值班主任: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