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那一天,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响起了……
2020年1月5日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将迎来开播70周年的高光时刻
70年我们用声音记录中国
70年我们用声音记录成都
70年我们用声音见证辉煌
收音机响起的地方
总有故事发生
时间回到1950年1月5日
这天下午6点
位于现在成都暑袜街邮电大楼2楼的一间小房子里
卫群怀着激动的心情
慢慢地推开了调音台的按钮
对着麦克风喊出了三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成都人民广播事业正式开启
人物简介
卫群,女,1933年生,北京人,原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首位播音员。
当年十六岁的少女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作为第一个把“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呼号送上苍穹的人
卫群对青春岁月的点滴记忆
都与成都的广播事业紧密相关
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70周年之际
这位老播音员饱含深情
为我们讲述了充满热情的过去时光
2019年10月30日卫群回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话筒前讲述70年前广播人的故事
人民广播集结号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进军大西南。司令员贺龙同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商定,要在新区建立广播电台,从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抽调一名播音员随军南下。于是,卫群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分配。
1949年3月卫群(第一排左数第三位蹲下者)在“解放区最高学府”北平华北大学一部培训时留影
1949年12月,人民广播集结号吹响,几个广播人随着部队从晋西北一路南下,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成都落下了根。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此时,只有16岁的卫群,身穿军装参加了入城仪式。从此,也让她和成都的广播事业真正联系在了一起。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1950年1月2日,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达命令:接管原国民党政府、军队所属四个电台,即华西广播电台、成都广播电台、“军中之声”播音总队、“军中之声”播音二队。
第一声呼叫“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1950年1月5日,即入城后的第七天,卫群和战友们利用接管过来的电台设备,在狭小、拥挤、破旧、昏暗的暑袜街邮电局二楼的播音室,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开始播音。从此,成都人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电台。
当卫群坐在麦克风前,第一次呼叫“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时,心潮澎湃。在呼台和开始曲《雄鸡》播放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当天一共播出了90分钟的节目。卫群对那一天始终记忆犹新:
当天的节目播发了军管会的政令、文告,播送了《告听众书》。《告听众书》是我们自己写的,相当于一个宣言,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成都人民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我们现在开始播音了。除此以外,邀请了六十军的文工团、唱山西梆子的七月剧社、四川籍音乐家羊路由来表演节目,庆祝解放。期间,还转播了中央台的节目。整个一台节目做下来,说实在的我是非常紧张的。在这之前,我都是播音战线的一个新兵,还需要老同志来帮带。从那天起,我开始独当一面,这也是我的一个新起点。
2019年10月30日卫群接受本台记者李申建的访问
成都的声音传到了海外
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的那段时期,成都百姓家里几乎没有什么收音机,即使有也是目前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的矿石收音机,所以城里没有什么听众的信息反馈。可是,让卫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90分钟的首播节目,竟然通过电波引起了海外华侨的极大关注,一封特殊的来信让当年只有16岁的她,至今想起来仍然激动不已:
我们在播出之后不久,收到了马来西亚华侨的来信。大概内容就是说他听到了家乡的广播,非常高兴。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工作非常伟大、神圣。
1950年春节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电台首任播音员卫群在成都拍摄的照片
激浊扬清抓特务
建台初期,卫群和战友们还面临着对敌对势力人员甄别划分的艰巨任务。卫群回忆说:
当时潜伏了一个国民党特务,名叫王鸿春,是个搞技术的。建台之初,播音员在播音室里,没有时间看是不行的,因此就买了一块怀表。于是,王鸿春就大肆造谣说,军代表带着他们的人到处私人买东西带回家,还花60个银元买了贵重的怀表。
1950年2月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全体员工在位于华西后坝播音室外拍摄了电台第一张大合照
潜伏的军统特务王鸿春混在新开播的电台队伍里(卫群指证核实)
六十个银元买的一块怀表算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购置的第一笔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了。特务王鸿春在电台内外除了大力造谣外,还明着暗着对电台的设备搞破坏。最终,特务被揪了出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算是清除了一大工作障碍。
克服苦难几度搬家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建台后,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经历数次搬家。
开播一周后,从邮电局播音室搬迁至皇城坝营区播音;
1950年2月15日,又搬到了华西后坝方超(原国民党水上警察局局长)公馆;
1950年12月22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又将台址迁至庆云西街86号(原邓锡侯公馆),现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办公地(成都市红星中路119号)。
为改善成都电台的办公条件,1961年秋,经中共成都市委常务书记郭实夫的同意,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迁往东城根南街76号办公(原成都市教育局办公地址)。就此,电台结束了分几处办公的状况,工作秩序逐渐恢复正常,节目质量明显提高。
(成都台旧址:东城根南街76号)
记者李申建手持1951年1月21日《川西日报》其第二版刊发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发布增设工商广告启示
艰苦奋斗办节目人民广播得民心
初心不改的成都广播人,在开播后几个月经历了三次大型直播,也开启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创新的道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激战正酣之际,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于1951年4月18日举行了抗美援朝广播大会。
当时邀请到了志愿军总后部长洪学智来做节目,请他介绍了志愿军在前线艰苦卓绝的战绩。广播大会播出时,居民们敲锣打鼓来送信、送鞋底、送银元、送金银首饰,真是“倾巷出动”送到电台支援抗美援朝。当时,电台有一个小仓库,地板都压塌了。
1951年5月1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户外落地直播是在今天的盐市口丁字路口举行的。这次直播名叫“五一劳动节实况转播”,十万听众涌向现场欢度劳动者自己的节日。而卫群就在电台用草席围起来的临时棚子里播音主持。
记者被派到游行队伍里采访,在现场就编辑插播了。对成都的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直播从上午的十点多钟一直到下午四点才结束。大喇叭全都安在街上,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非常激动。
盛况空前的劳动节广播节目,获得了成都百姓的喜欢,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强化提高新闻采编团队业务技能也是当时电台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1951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国庆实况转播”又探索围绕同一重大主题,多个点位,动态化立体式的直播报道。
这一次派出的记者就更多了,10多个人分工合作,不停地把消息反馈回来。而且还请了军区文工团到转播台来唱了一首《歌唱祖国》。
1955年已经留着两根辫子的卫群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成都广播人用不变的初心,汇聚全民之力,歌颂时代之歌,为百废俱兴的蓉城送上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
70年前的呼台声在七十年后
由同一个人再次通过电波传播出去
这是历史的回音
也是时代的对话
当年的花季女孩如今已经86岁高龄
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建台70周年之际
卫群说更期望电台能在新时代为人民服好务
为听众服好务
这是我们的初心
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叶升芃
值班主任: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