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年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这份权威报告了解一下
1月23日,看度记者从成都市统计局了解到,2019年成都经济运行稳中提质,这份权威报告了解一下。
2019年,成都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六稳”工作总要求,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主线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主题,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12.65亿元,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2.1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44.62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55.86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3.6∶30.8∶65.6。
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先进制造业能级不断提升。坚持以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牵引,高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加快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优势产业支撑有力,37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9.2%、12.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其中,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分别增长19.2%、17.5%。企业经营效益平稳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9%、5.9%,增速较上年提高13.1、11.8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快五大新兴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提升“成都服务”品质,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4%。规模以上服务业稳中有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333.2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9%、17.3%。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进展,大力推广交子金融“5+2”平台,上交所、新三板西部基地落地,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93.6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98万亿元、3.65万亿元,增长5.3%、11.7%。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五,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18位。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923.81亿元,增长7.0%。成贵高铁开通运营,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9.6%、8.1%。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26.4%,其中,快递业务总量增长20.2%。
都市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建设“7+7”现代农业功能区(园区)。累计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91个,完成投资1042.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0.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2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0.6%。粮食生产基本平稳,粮食播种面积564.9万亩,总产量225.9万吨,比上年下降1.9%。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打造特色镇(街区)3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107个,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761个。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全市“三品一标”达1362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10亿元。
二、需求结构优化升级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0%。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建材工业、医药工业投资分别增长45.2%、25.3%,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投资分别增长14.9%、14.7%。民生领域投资加速推进,补短板、强功能的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8.5%,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70.8%、29.2%。重点区域投资活跃,“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进”区域投资增长13.3%;天府新区加快发展,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投资增长17.9%。
消费升级加快推进。聚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78.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中西药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0.4%、13.8%、10.7%,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分别增长144.3%、134.3%、43.1%。网络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5.0%,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首店”经济加速发展,新增落户首店473家,增长136.5%。其中,全球首店、中国首店57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外贸结构持续改善。实现进出口总额58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出口总额3309.8亿元,增长20.6%;进口总额2512.9亿元,增长1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活跃,实现出口额2532.9亿元,增长19.8%,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4倍、32.7%。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714.2亿元,增长23.0%,占全市的比重为29.4%;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6.5%、20.6%。保税贸易增势良好,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330.1亿元,增长23.0%,进出口规模连续21个月居全国综合保税区首位。
三、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深入推进,建立健全“1+10+N”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出台营商环境政策体系2.0版,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减税降费成效明显,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1—11月新增减税351.5亿元,惠及纳税人938.3万户次。“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可申请”和“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总用时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企业经营成本有所降低,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6元。
要素供给力度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增长8.8%,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9.9%。证券交易额9.2万亿元,增长25.5%,直接融资2298.1亿元,增长30.6%。“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增上市公司15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位居中西部第一。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870宗、面积6.29万亩。人才招引成效显著,“人才新政”累计吸引超过33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动“民营经济25条”落地落实,民间投资稳步回升,比上年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9%。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民营市场主体发展活跃,1—11月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46.2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0223.5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1064.9亿元,增长31.2%。
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
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发布4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成都超算中心启动建设,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双创载体达67家。创新源头供给有效加强,20个在蓉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8件,比上年增长15.2%。技术交易市场活跃,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1136.8亿元,增长20.1%。“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深入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登记注册新经济企业达36万户。1—11月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19.9%。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与实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7%、24.8%、22.0%。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103.0%、70.4%。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位居全国第三。
五、全域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开放大通道加速成型。深入贯彻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高水平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航空客货运大通道加快拓展,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6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73条,新开通15条,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585.9万人次,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流量突破700万人次,均保持全国第四。陆海联运网络不断拓展完善,亚蓉欧国际班列已联接境外26个城市及15个国内城市,全年开行3186列。其中,中欧班列开行1551列,年度和累计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
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构建。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第十四届欧洽会等在蓉举行。对外交往不断深入,希腊成为第19个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3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01家。引进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总部,实现国际组织总部落户零突破。引进外资持续加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78家,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118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等2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新增注册企业4.2万家,新增注册资本4179.8亿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54家,新增注册外资资本637.8亿元。
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积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全省“主干”城市担当,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五区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签约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4612户市(州)企业在天府(四川)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及展示。加快推进市(州)通道建设,双流国际机场建成4个市(州)集货点,中欧班列省内货源占比达65%。成都至德阳、绵阳等平原城市群铁路动车日开行达259对,开通3条城际公交线路。
六、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
公园城市加快建设。制定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启动25个公园城市示范区项目,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城市绿道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各级绿道3429公里,其中新建绿道822公里。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深入推进“三治一增”,坚持打好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比上年增加36天,优良率达78.6%,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首次出现无重污染天气年。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6%、6.5%。地表水水质趋好,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0.7%,较上年提升15.2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加快推进45个固危废处置项目建设,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3%、2%。科学治堵深入推进,实施城市道路路口科学治堵“短平快”整治20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41公里,实现客运周转量193.2亿人公里,增长19.1%,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50%。全域增绿持续推进,新增绿地面积19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39.9%。
“三城三都”建设成效初显。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成功举办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新增文创镇(村)17个、文创街区88条。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全市旅游总人数2.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入境游客3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3.5亿元,增长25.6%。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成都马拉松等重大国际赛事32场次,成功申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男子足球亚洲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加快建设国际音乐之都,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等,开展各类音乐演出1700余场。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举办国际性展会206个,会展业实现总收入1332.6亿元,增长22.0%。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之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31.0%,增速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七、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8∶1。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城镇新增就业26.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物价上涨符合预期,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持续控制在3%以内。连续11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0所,新投用公办学位10万个,39.7万名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在蓉入学。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效,新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7家,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7%。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56.5万人、824.5万人,参保率达95%、98%。高效能治理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五大行动”,完成“社区微更新”项目220个,打造“百佳示范社区”“百佳示范小区”,“天府市民云”服务市民超1亿人次。
总体来看,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20年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贯彻新思想新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统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深化“创新提能年”工作要求,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注:地区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2019年初步核算数与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数据比较的结果。
责任编辑:陈轻语
值班主任: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