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4小时:一线防疫观察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2020年02月03日 11:5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袭来,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在紧张的非常时刻里,在复杂的防控形势中,各行各业的基层工作者们迎难而上,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成为这场斗争的主体力量。

他们主动请战、临危受命,舍小家为大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重新穿上了防护服回到了岗位上,为发热的病患分析看诊,为社区的居民答疑解惑,勤恳认真,步履不停。社会关爱援助中心的社工通过疫情热线,平复市民的心理创伤和焦灼恐慌,耐心细致、温暖如春。

他们坚守岗位、不舍昼夜,换来城市安宁祥和。在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在各个高速路口,警务和工作人员仔细排查、精准体测,确保“不漏一人”。在大街小巷的寒风中,环卫工人一遍又一遍地为城市消毒灭菌、回收废弃口罩,努力为城市带来清洁和安全。

他们秉持专业、精益求精,发挥新理念、新技术的力量。工厂里,手持测温仪生产线上的节奏更加忙碌,单调枯燥的工作流程却在这个特殊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社区中,创新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助力疫情调查,“码”上呈现让社区群防群控更加精准有效,百姓更加放心安心……

从白天到黑夜的时光流转,24小时的日复一日。在疫情到来的危急时刻,钟表指针走过的每一个瞬间都至关重要,防疫一线的每一个人都在岗位上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今天,我们在成都,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这场战役中的24小时,记录下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个体身影。他们的全力以赴,让人更加坚定这场战役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



消毒一次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特别小心。

在抗击疫情前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他们就是身穿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从接到抗击疫情命令的那一刻起,成都高新区的环卫工人们,便主动担负起卫生、消杀的重任。

清晨5点半,天仁北路,此刻的天还是黑漆漆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凉意。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环卫工人的身影。成都桂溪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环卫工人胡建国就是其中一个。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清扫道路、保洁的本职工作之外,胡建国还多了一项工作:“打药”,即每天为公共区域消毒。

来到负责区域的一处卫生间后,胡建国将消毒桶从背上卸下来,从卫生间接来一桶水,然后将消毒液与清水按照一定比例,倒进消毒桶,再拧紧桶盖,摇晃均匀。将消毒液等工具放好后,胡建国背着消毒桶,沿着街道,仔细地对路面、公交站台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杀毒工作。

“消毒一次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特别小心。”胡建国说,每天他都要对自己负责区域的公共场所进行三次消毒杀毒工作,此外,还要对区域内废弃口罩收集点进行严格消杀。

随着使用口罩人数的增加,废弃口罩收集点也随之增长。来自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中午12时,成都高新区共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2009个,废弃口罩收集点1703个。面对数量庞大的废弃口罩,消毒、杀毒、保洁工作更加不容忽视,而处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们,正是这一工作的默默践行者。

“这次的疫情不容忽视,一旦扩散,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我们处在一线的卫生保障岗位,能帮上忙,肯定会义不容辞。”胡建国说,这场阻击疫情的攻坚战中,成都高新区的环卫工人都是“消杀卫士”,无论晨光之中,还是朦胧夜晚,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消杀卫士”,以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形成合力,抗击疫情,保障公众安全。



物资采购我们做足了功夫,请安心购买。

清晨7点,一辆大货车缓缓驶入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一侧的红唐购物中心负一楼,车上满载上百种新鲜菜蔬。位于负一楼的京东七鲜超市卸货区,来自该超市的李继捷早已在卸货区静静等候,她身旁则摆放了几辆用于卸货的小板车。在成都战“疫”的特殊时期,成都高新区多家超市保持物资正常供应,确保市民安心采购。

每天,李继捷和同事6点前就到这里开始忙碌。“早晨到店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测量体温。”李继捷介绍,目前超市店员有50余名,在疫情特殊时期,除了全员进行体温检测外,每天开门营业前对购物篮、购物车开展消毒工作。

对于市民特别关心的粮油、肉类和果蔬备货情况,李继捷介绍,目前超市上架的新鲜水果、蔬菜和菌类累计超百种,粮油备货也相当充足,“受疫情影响,很多市民宅在家里,一旦前来采购,商品采购量会高于以前,超市也在物资采购方面做足了功夫,目前货物运输量是以前的5倍以上,能够满足市民的采购需求。”

至于商品价格,李继捷说,虽然受疫情影响,超市采购、物流运输等环节也相应受到影响,但是超市内的商品价格保持以往的水平,让市民安心购买。“最近这段时间,线上的采购量是线下采购量的3倍以上。目前超市的营业时间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晨8点开门,到晚上10点关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8:20,是卫生服务中心同事日常的交班时间。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罗黎跟平常一样,八点左右就来到了单位。对她来说,今年的春节与以往稍微有点不同,没有回家陪家人,也没有休息,她和她的同事们已经连续在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好几天,全力以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来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戴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穿隔离防护服,这是这几天罗黎和她同事的首要工作。因为入户测量返蓉人员的体温,是卫生服务中心接到的一项任务。由于社区里大多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罗黎和同事们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一次次上楼、一次次下楼。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选择尽量不在工作时间吃饭,一直从早上9点工作到下午4点过,坚持排查完成后才返回中心。

自从1月24日开启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芳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的应急队伍也在每天上午这个时候整装待发。出发前,罗黎总要和这群坚守一线,临危受命的医护队伍相互打气:“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这群最美的逆行者坚守着他们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处理恐慌和焦虑,是我的分内之事。

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的社工刘琴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到单位,除了坚守疫情热线,刘琴主要负责心理疏导的工作。中午顾不上吃饭,刘琴接完电话刚安抚好一名担忧自己被感染的市民,马上又在微信群里给社区社工们发放测量自己是否对疫情反应过度的量表。2020年农历新年假期的每一天,刘琴都要接到很多咨询电话和信息。

“重大疫情来临时,被传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处理恐慌和焦虑,也是我的分内之事。”身为中级社工师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刘琴说。

疫情让市民们变得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疫情发生前几天,刘琴总能接到六七通电话询问相关心理问题。于是,有着8年多社工服务志愿者经历的刘琴和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负责人冯洁一起,在社工微信群里招募心理辅导志愿者。通过几天的紧急筹备,1月27日,在成都首先开通了疫情关爱援助救助热线,30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通过热线和微信群帮助市民减压。援助热线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深夜12时。

刘琴和她的同事为全市的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市民提供心理疏导、减压服务以及疫情相关问题处理。



一个二维码,帮我们抢抓防控摸排时间。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调查摸排成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在挨家挨户敲门排查的过程中,一线人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人手紧缺、恰巧部分居民不在家等诸多问题,摸排工作费时费力,覆盖面和覆盖效果进度却不尽人意。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芳草街街道便想到了线上调查。1月25日,芳草街街道芳华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开发出了疫情调查表微信小程序,并开始试点推广。随后,芳草街街道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立即开始在全街道推广使用小程序问卷调查形式。

一线摸排人员将贴有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每家每户家门口。居民扫码填表后,所有调查信息自动上传后台进行汇总,“大家普遍反映这个办法不见面就能统计很方便,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抢抓防控摸排时间。”秦海威说。

“我们不用出门只需要扫描一下这个二维码,就能在线填表,方便又快捷。”社区也对这一创新办法点赞。



把科学的知识传播给需要的人。

微医全科医生叶力正在通过微医APP远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医疗问诊服务。春节期间,他和同事们一起通过互联网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问诊服务。从简单的文字聊天交流,到面对面的视频问诊,从口罩佩戴的正确方式到正确洗手的步骤。医生们通过互联网把正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抵御病毒的相关知识,传播给需要的人们,帮助他们科学认识疫情、正确认识相关症状、合理用药。

截至1月30日,微医成立的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呼吸中心,已累计为超过75万人次提供免费义诊服务,专题页面浏览量超过7400多万。基于微医平台上的32万医生资源,微医免费为全国用户提供线上三分钟内响应的极速问诊服务,避免不必要的线下就诊引发的交叉感染,并提高民众对疫情的认知。

保障疫情防控跑在信息高速上。

网络信号的强弱,取决于基站及铁塔的资源。铁塔公司,承担着铁塔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建设、维护与运营,是通信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以来,成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区办事处积极行动,为疫情处置和市民通信提供坚强保障。

成都高新铁塔综合维护组组长强维是众多“铁塔人”中的一员。下午两点,强维来到天府4街一处铁塔基站打开机房门,使用手中的钳形电流表,仔细查看基站外市电、机房安全,并检查基站通信电源系统、蓄电池组、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

“每一个基站能保障500-1000米的范围,这处基站主要保障天府四街、五街的重要园区、写字楼、企业的通讯畅通。”强维说。自1月24日起,每天,他都要针对重保基站实施巡检和安全检查,与三家运营商共同核对重保区域基站清单,确认相关站点网络通信正常,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无重要遗留安全隐患。

在成都高新区,1300个基站源源不断地发射出无线手机信号,成都高新铁塔将医院、军警、社区、重点超市、车站等36处基站,纳入重保范围;同时摸排这部分重保基站信息,包括站址详细数据、共享情况、物业信息、基站设备及配套信息等,确保每个站点相关信息全面准确掌握。

就在强维当天维修的基站附近,四川铁塔疫情防控网络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正清晰地显示着成都高新区乃至全省各地,信号基站的“一举一动”。哪里的基站发电有故障,哪里的通信信号不稳定,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说基站维护人员是最前沿的‘兵’,我们就是大后方,我们传递出的信息,是维护人员准确抵达现场、确保基站正常运行的基础。”监控中心运营维护部代维管理员张正才介绍,“前线”与“大后方”的密切配合,让疫情防控跑在了信息高速上。

截至1月30日18时,成都高新区共出动应急车辆32台次,保障人员89人次,油机22台次,发电保障9站次,确保了成都高新区基站及配套设备设施运行安全、稳定,无大面积基站中断故障发生、无重保基站中断故障发生。



幸运的是,我们还未发现发热旅客,虽然辛苦,也很欣慰。

“请大家放慢脚步,自觉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成都南站进出口秩序井然,虽然相对往年春运人流减少许多,但仍有不少旅客出入,他们在值勤民警、医护人员、车站引导员、党员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通过体温检测、身份精准识别等关口。

“马上要进入返程人流高峰期了,我们正按照排查不漏一人的要求,全力以赴守好成都高新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防线。”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综治城管民兵巡逻大队队长白成荣介绍。成都南站今年春运期间日均最高发送旅客6千余人次。

自大年三十开始,综治城管民兵巡逻大队22岁的女队员曾佳琪就驻守在成都南站入口处,为旅客们测量体温。疫情发生后,成都南站迅速在入口和出口添置了两台红外体温检测摄像仪,更加精准地为每个进出站旅客进行首次体温测量。发现体温异常者后,曾佳琪和医护人员则将为旅客进行第二次人工体温测量。经过多次测量,若确认异常,医务人员将进行上报转诊。

“幸运的是,我们还未发现发热旅客,大家也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也很欣慰。”曾佳琪说。

家里人都特别理解,我自己少休息下没事,只要能出点力。

下午四点,成都高新区凡米科技手持测温仪生产线上是一派忙碌的场景。自动化机器完成电路板印刷、贴片、回流焊等工艺后,还需要人工完成零件组装等后续工作。原本假期是从1月18日到2月8日的生产线工人陆续返工。

这是家住简阳的23岁小伙何中华在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刚过,一个电话将他召回了生产车间。“家里人都特别理解,我自己少休息下没事,只要能出点力。”口罩下年轻的脸庞很平静。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一以贯之地重复着习惯性动作,组装、检测;组装、检测。一坐就是一整天,喝水和上厕所的时候才能稍微走动,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单调枯燥的工作流程却在这个特殊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目前,凡米科技的大部分产品采取了“先供货,后结算”的方式,企业需要自行垫付加工成本。现在该生产线的产能是最低500台/天。预计会在未来几天恢复所有产能,达到1200-1500台/天。这些测温仪都将供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应急局、疾控中心、医院等重点区域,以及火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域。



菜市场直接关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把好这一关,我们累点没什么。

农贸市场是百姓的“菜篮子”,每天的人流量较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威胁,如何做好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在家“自我隔离”,依然需要稳定的生活必需品供给。在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线监管工作人员们早出晚归,为市民看好“菜篮子”,为菜市场戴好安全“口罩”。

下午五点,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石羊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李艺和王倩茜来到成都高新区府城菜市场,见到她们的到来,门口的商家主动打起招呼。

“要是你们前几天跟我来,看到的可能就不是这个画面了。”李艺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市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体温检测、戴口罩,如果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初期一些市民、商贩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对监管部门不太理解,在巡查过程中,有的还不太配合。经过这几天密集的走访劝导,终于获得了大家的理解,人人进出戴口罩,都主动接受体温检测。

菜市场门口就挂着每天的消毒记录,市场的醒目位置,也张贴着疫情防控公告、疾控中心告市民公开信。监管人员一一检查了消毒记录台账等信息,到各个摊位前,检查价格情况。

“大白菜卖的多少?小葱土豆没涨价吧?”进入菜市场,监管员分别到各个菜摊前,查看了解商品价格。春节期间,正逢疫情,一些商贩借机哄抬物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的任务,就是及时地将这种现象扼杀在摇篮里,保障市民“菜篮子”充足、稳定、合理。

疫情期间,所有农贸市场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尽管每天都会查看确认,但当天李艺和王倩茜还是在市场及周边仔细排查了一遍,杜绝出现未按规定进行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制品。

在成都高新区石羊市场监督管理所辖区范围,共有9家菜市场。从大年初一接到紧急通知返岗,监管员们已连续工作了7天时间,走遍了所有菜市场的大小角落。

“菜市场是个人流量集中的区域,也直接关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把好这一关,能避免很多隐患,我们累点没什么。”

自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来,一些市民不敢出门买菜,一些商贩不敢出来卖菜,但看到监管部门对市场内环境和防控措施如此严格后,大家都放心了不少。



了解一户,心里就松一口气。

今年38岁的吕益明是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都在登记巡查的第一线,他自己也记不清每天要走多少路、爬多少楼梯,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敲门动作,说着一遍又一遍相同的话语。

“敲开一户,了解情况,宣传说明,心里就松一口气。”吕益明说。

尽管兴蓉社区已经进行了多轮摸排,但吕益明一点都不敢放松警惕。“敲不开一户,贴上宣传单,下次继续来敲。这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最近最紧要的工作。”

排查过程中遇到社区居民,吕益明不忘上前劝告居民,让他们少出门,勤洗手,出门带口罩。



作为人民警察,前往第一线是我应尽的职责。

晚上10点,成都西边的成灌高速成都收费站,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民警郑懿拦下了一辆车。

“你好,我们是成都警方,请停车熄火配合我们进行车辆排查。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

“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近有没有发热史?”

挥手、停车、询问车主及乘客信息、测体温……简单的程序,郑懿一天要重复上百遍。在郑懿核实完驾驶员信息和车辆信息后,卫健部门工作人员对车上乘客逐一测量体温,确认无人有发热情况后,民警示意车辆可通行。

春节期间,成都公安交警全力配合卫健部门在各高速出入口、与其他地市接壤的道路设卡,对过往的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我们重点关注外地牌照车辆,主要通过问询和体温检测的方式进行排查,如发现可疑症状,现场会有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引导隔离。目前为止情况良好。”郑懿说。他和同事从大年三十开始全体在岗,平均每天的排查量达500辆车、700名乘客。

虽然家就在成都,从警十年的郑懿没有一个春节是在家度过的。

“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前往第一线是我应尽的职责,应担的使命,疫情当头,我们理应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祝金萍

责任编辑:谢敏珊

值班主任:何静

----------------------------
如果您知道疫情的相关线索,如果你身边有防疫的动人故事,请您与我们联系。记者联系方式:
唐韵:微信号tedfish
兰琳洁:微信号summerlanmm
袁理:微信号marcosorry19123
肖宇:微信号xy14916
吴雷:微信号wulei446735
何静:微信号xiaoxi512160
张琴:微信号zhangqin0901
倪轶:微信号niyi1512
报料电话:028-84321999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