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前沿阵地上,他们是挺立在“枪口”前的人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2月27日 16:00

2020年1月,一场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阻击战在中国大地打响,四川启动一级响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作为成都市第一批定点救治单位,疫情防治立即成为了医院首要工作。根据医院的连夜动员部署,急诊科"一分为三",建立温江区疑似新冠感染病人定点隔离救治区,在原有发热门诊的基础上改建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及重组医疗管理团队。时不待我,全院号召,全院响应,各科医生护士积极请战,加入了发热门诊和隔离救治区、留观病房战队。三天后,医院两个留观病区建成,四天后,一个隔离点建成,医院防疫的最前救治沿阵地布局完成。

随着疫情的发展,作为医院发热及疑似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的战士们开始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战“疫”微记录 英雄皆凡人(一)

 

"流行病学史调查、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体温监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采集鼻或咽拭子、新冠病毒检测、胸部CT、填报登记、治疗处理……,这些就是我们接诊每一个病人必做的流程。"李薇已在发热门诊工作了27天。

李薇是消化内科的医生,主动报名上前线参加抗击新冠疫情,1月29日进入发热门诊工作。"与我一样,还有许多其他科室的医生都在参与,刚刚从甘孜州色达县援藏一年归来就来支援的张婧和庞国阔,一直有些感冒坚持坐诊的饶全章,还有来自其它科室的曾强、李家成、李婷、宋宗伟、蒲峰……"

"为避免浪费及不必要的污染,就得计划着来,清早上班前就不喝水,从8点开始上班直到下午4点左右吃午饭,利用这个时间段上一次卫生间,换一套防护服后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下班再吃饭、上卫生间。"刚结束了24小时战斗准备休息的李薇,摸摸自己已经脱皮的嘴唇,给自己灌了一大口的水。

昼夜更替,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偏居一隅的发热门诊里,越来越多不断更新的各种防控知识和注意须知贴满了墙壁,发热门诊每天的病人由十几例,快速增加到了几十例,留观隔离的病人也在不断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病毒看不到,摸不着,但只有我们上啊。我们有专业,有经验,医院的第一关必须要守好。"作为专家组成员,急诊科主任洪伟看到大家的辛苦,也只能默默的心疼。"医院建立了会诊制度,即使深夜,只要发热门诊医生提请会诊,我们专家组就会立刻参与到发热病人新冠病毒感染甄别的工作中,对所有病人的病情进行把关。"

深夜,城市安睡,而医院依然紧张有序的忙碌,全副武装的医生仍坐在桌前,层层把关,缜密判断,甄别筛查各类发热患者,守护着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也许,多年以后,这个画面仍然会被反复的提及,让我们想起这些战"疫"中的逆行的人。

战“疫”微记录 英雄皆凡人(二)

 

“累,大家都不怕;每天回家后无尽的担心与焦虑最让人揪心。经历这几天的心理起伏后,没那么紧张害怕了。兄弟姐妹们一起加油,安全回归!”

这是90后的护士周萍自2月8日进入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后,自己写给自己的鼓励。这个在2003年非典时候,几乎还要别人照顾的90后,现在已经成了抗疫中勇担责任守护别人的战士了。

“守土有责,每个人都在努力”。周萍非常感谢医院的支持,她的护理战友们从5个、7个,再到现在的18个,医院从各科室招募了护士组建了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的护理战队。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所有人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

手套、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严严实实地被包裹着,早已认不出平日熟悉的模样,只能靠防护服上手写的名字,才能让大家快速的辨识出自己的身份。白班的十余个小时,这身密不透风的装束,稍微活动就觉得闷热汗湿,连吃饭、喝水都成了奢侈的事情。“以前酷爱爬山,高山海拔的攀登都没有这种窒息感”,周萍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脱下已经被雾湿的护目镜和有些湿润的口罩,揉揉自己脸上深深浅浅一道道的压痕,小心翼翼的给自己被压坏皮肤的鼻梁上抹点药膏,才能开始享受着呼吸变得畅快的小确幸。

参与管理“发热”阵地的急诊科副护士长高春艳,每每说起这些一线的护理妹妹们,就不由得红了眼眶。“她们太不容易了,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少上厕所,上班开始就不吃不喝了,好不容易换岗,饭菜都已经凉透了。”“摘下口罩和护目镜,脸上留下的伤痕,每个人看了都会觉得心疼。都是一群小妹妹,都是父母膝下的乖女儿,有的嘴干裂了,有的鼻子伤了,没有人抱怨,却互相拍下彼此“最美”的痕印,自嘲着自己不着粉黛的脸和略微凌乱的头发。

即使如此,每天的工作也必须按照流程走,一步也不能疏漏。在门诊时,接诊、登记、留取血液标本、陪同CT检查,电话确认、消毒------;在病房时,巡视前更换各个病房隔离衣、负责治疗输液、消毒病房,还有日常的监测体温、病人的一日三餐和开水供应、督导保洁工做好院感等等。一天下来,被手套捂得发白的手,再经过反复的消毒,只剩下了手的形状,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色彩和弹性,生生磨成了“女汉子”的肤质。

负责管理的急诊科护士长李霞说,她很庆幸有这样一群勇于奉献的同事。“急诊科所有护士春节全部取消休假,李静秋、吴静取消婚事筹办,上了发热一线;医院报名武汉驰援,科室瞬间12名护士主动请缨;还有许多其他科室参战的护士们,刘泓衫、徐阳、帅珊珊、陈蓉、杨苗、唐涵、冯艳萍、宋柏林、程娇、张艾嘉、李秀丽------太多太多,无法细说,这些姐妹,无一例外的都是我们心里的骄傲。”

战“疫”微记录 英雄皆凡人(三)

 

正对着医院发热门诊,停放着三辆救护车。这是此次疫情检查和转运的病人专用“120”。

120的车上,坐着一个驾驶员,口罩、护目镜、防护衣、手套、脚套的穿戴,这是驾驶员在等待发热病人转运至新院区CT检查点的间隙,被“隔离”在车上短暂的休息,完全认不出他是谁。

“一次运送只能完成一个病人,往返医院和新院区加上消毒一次,最快也要30分钟。如果转运镇子病区病人,时间增加一倍。最高峰时,我们一天仅转运CT检查病人就达29趟,500多公里,车停人不停。驾驶员穿上防护服和医生一样,没办法喝水上厕所,吃饭的时间也是一推再推,总不能让病人等啊。”车管办主任陈志东也不忍心去打扰正在休息中的驾驶员。

“120车队一线人员6个,5个都是退伍军人,所以大家都带着一股当兵的劲,特别能吃苦。现在人手少,任务重,科室排了三线班,每个人都要48个小时再加上转运检查的一个白天才能休息。累了、困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常事。”

说话间,一声电话铃声打破了科室的沉静,一名高度疑似患者需要接回。“必须要脱了外套,否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现在都有经验了,防护服的密闭滋味真不是好受的。”驾驶员官伟南脱下外套,一边快速的穿上防护服,一边说着就跳上了救护车。

随着疫情的形势愈发严峻,120车队的日常也更加的忙碌。每天除了满足日常的120出诊,还要负责转运发热和疑似病人至新院区CT检查,接诊各类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转运医院至镇子隔离点患者,承担医院各类救援物资运送。

在小车班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放着一叠打印出来的资料,厚厚的,上面清晰的记录着驾驶员们每一次出诊的时间、地点,无暇细数,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短短一个月以来在抗疫战线上特殊的贡献:接回各类疑似新冠患者56人,转送至新院区CT检查点检查215人,转运院区至镇子隔离点患者40余人次,接120出诊270余次……

每一个数字都还在不断实时变化着,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代表了一段或艰难或危险的历程,都写着他们无悔的付出和责任。“铃声一响,使命必达!”陈志东和他的战友们面对着眼前一辆辆蓄势待发的救护车,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看度记者:林铎

责任编辑:张静雯

值班主任: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