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社区!几组数据解读成都社区里的“宜居密码”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5月07日 11:52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5月7日上午,成都市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践经验。成都如何做活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几组数据告诉你。

推动形态生态业态有机更新

城市宜居度、居民舒适感显著提升

 

“五大行动”,塑造城市新形象。“先自治后整治”推进697万平方米旧城改造,让城市功能优化、产业重生、生机焕发;“管疏结合”推进3257条背街小巷整治,把街巷变成开放共享、环境舒适、体验丰富的公共空间;“一街一品”打造109条特色街区,形成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城市新景观。

社区营造,涵育城市新气质。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培育绿色引领下的新生活方式,高标准规划世界最长绿道体系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融入天府文化元素,植入社区生活场景,建成社区级绿道1309公里,引导居民走下“麻将桌”步入绿道和公园。

社区业态升级,创造服务新体验。以补齐短板和市民感受为导向,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推动“O2O+社区”商业模式,引导底商向社区布局,整合社区便利店400余家,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便捷化品质化,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营造“国际范”社区场景,分类推进产业服务、文化教育、商旅生态、居住生活等4类45个国际化社区群落建设,桐梓林、青石桥等国际化社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推动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对接渐趋精准

 

服务载体亲民化改造。坚持去形式化、去办公化和改进服务,全覆盖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65个街道(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体、435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70个居民小区和商务楼宇党群服务站共同构建起“3+X”党群服务体系,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

服务方式专业化运营。建设“天府市民云”线上平台,整合53个部门192项服务事项,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构建城市智慧便捷生活新场景。支持社区采用众筹、资产入股等方式发展社会企业,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合作社等转化为社会企业,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承接购买服务支出占政府购买服务支出4%以上。2018年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到1.1万家;累计培育社会企业72家(其中成都市认证社会企业39家),增量全国第一。

推动在协商中凝聚共识

聚人成事,社区共同体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创新村(居)民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推选出的9.6万名“议事员”在党组织领导下参与决策,居民参与热情和议事能力显著提高,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提升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社区自组织。在全国首创社区志愿服务日,发布社区志愿服务之歌,2019年新增注册志愿者20万人,全市志愿者达190万人。守望相助、乐观包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风尚成为城市标签,2018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995件,降幅达17.4%

推动建立基层人才资金保障机制

让社区有资源有能力为居民服务

 

“选聘结合”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队伍。坚持“让社区工作者成为城市最受人尊重的职业”定位,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和职业化薪酬制度,选任制社区工作者可自愿选择进入职业薪酬体系,招聘专业社工、大学生进入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全市2.8万名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扎根社区提供服务

“双轨并行”保障社区发展治理经费。分级整合各部门下沉经费,设立“社区专项保障资金”,2018年拨付14.9亿元、实施微小项目1.6万个;设立市级“社区专项激励资金”1亿元

“政社互动”建立社区公益资助平台。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组(筹)建社区基金会15家,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公益项目、助力社区发展,总筹资规模超过1.2亿元;通过社区集市、共同购买、城乡互动、企业捐赠等多种方式建立社区公益微基金273支

推动系统性整体性建设

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发展治理的高效统一

 

以“五线法”“五步法”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在社区发展治理末端发力。通过党的组织体系聚合服务资源,党的组织功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将社会多元分散的要素纳入社区发展治理框架,在社区最基本单元把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主体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动起来。

2018年新选派2119名小区书记,推动4328个居民小区、706个业委会、347个物业机构建立党组织,全市万人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活动全覆盖,引领动员全市80%以上的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解决环境维护、拆违控违、小区停车等难题1.2万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3万余起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