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成都重磅推出18条措施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6月03日 16:44

2020年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这场原本计划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大会,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延期。

 

大会虽然迟到,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这个极不寻常的春天从未缺席。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市的科创产业、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型企业勇挑重担、协同攻关,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助力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复工复产复市最快、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特大城市之一。

科技是国之利器,民族赖之以复兴、企业赖之以成长、人民生活赖之以美好。置身时代风口,成都深刻认识到,把握机遇、担当使命,必须依靠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依靠创新这一“第一驱动力”。

为了更好服务助推全市科技创新创新发展,在此次大会上,成都发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力争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天府金融城 青健 摄

一、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按照“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推动成都科学城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T弋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梳理分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薄弱缺”环节,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计划;支持建设集成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供应链保障等功能性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平台项目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补助;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

三、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

推动产业功能区和龙头企业“双干兆”网络全覆盖,规划建设行业大数据中心、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现代数字城市底座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算力+算法嗷据+应用”服务共享共用,在新经济、电子信息、文博文创等领域打造业态鲜明、功能突出的产业功能区。

四、高水平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

聚焦打造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心城区和东进区域的产业功能区重点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1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科创空间。构建“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创业载体+创新服务平台+科创基金”的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五、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5G引领的双干兆宽带城市,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城区、产业功能区、重点景区5G网络基本覆盖,推动实现全域规模应用。深化工业设备联网和核心业务上云,支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速区域内要素配置、技术服务、产业协同的一体化发展。

六、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按“一事一议”给予综合支持。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需求,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国内“双一流”大学来蓉创设特色学院,按“一事一议”给予综合支持。

七、支持大学在蓉创办专业学院培训基地

在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国际合作高层次办学集聚区,引进世界级大学共建特色学院和研究生院。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围绕成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需要联合设立学科(专业);鼓励采取“产业功能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方式创办高水平办学机构;支持采取“产业功能区+校区”“企业+高校”联合创办实训(实习)基地;支持采取“高校教学+企业实践”、“企业提需求、高校岀师资、政府给资助”和“校企双导师”方式,联合培养硕(博)士。

八、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硏发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场化运行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引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对符合要求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并在科研人员科技项目申报资助等方面享受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

九、支持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

支持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独立或牵头组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对承担“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根据股权融资、市场订单、营收规模等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15%、最高200万元资助。

十、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

《政策措施》提出对获得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认定的产品,分别给予生产企业、应用企业最高300万元补助。建立创新产品交易平台,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构建创新产品(服务)推广应用新通道,促进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十一、鼓励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合作

扩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放宽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期限、杠杆要求和财政出资返投比例,引导组建硬核科技、知识产权运营、新经济等天使投资基金。改进国有创投企业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引导和杠杆作用,由直接投入转为以组建基金间接投入为主。鼓励风险投资与企业合作,创业投资企业引进其域外(省外、境外)已投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落地成都,给予创业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2%、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

十二、激励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活动。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后备库,提供专项服务;支持天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发行可转债;支持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形成的底层基础资产,在沪深交易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十三、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建立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允许科研人员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自主组织科研团队,由项目牵头单位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专职、兼职开展创新活动,并取得合法报酬;可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创业活动。

十四、鼓励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

提出鼓励海内外优秀大学生和青年人才来蓉实习见习,为其购买商业保险,留蓉工作的给予5000元/人的奖励。支持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给予毕业两年内的见习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作标准80%的生活补助。此外,市和区(市)县两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年度招聘计划中还将安排不低于30%的就业岗位,定向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十五、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

提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体将加强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建设,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争取设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体化和行政执法、审判执行、仲裁协调多渠道的协同保护体系。

十六、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规划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对落户的国内外知名技术交易(转移)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此外,还将支持企业独立或牵头建立“科学家经纪人”、“工程师共享平台”、“虚拟实验于制造平台”等新兴创新服务平台,培育研发众包、网络众筹等服务新业态,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资助。

十七、扩大科技创新国际合作

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办好线上线下一体的大型国际性科技博览会、科技交流活动,给予实际投入30%、最高200万元补助;对定期或永久落户我市的国际高水平科技交流活动,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鼓励产业功能区、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赴境外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离岸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蓉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实验室。

十八、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

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并给出了具体计划。明确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重点保障范围,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去到的科技投入体系。

看度记者:叶升芃、邓海燕、傅洋

版面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