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英雄:零敲碎打,才是生活的本质

来源:看度号·锦绣青羊 2020年06月20日 14:32



 

西华门街44号院门口有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块褪了色的牌子,走近了才看得清上面红底白字写着“精修钟表”几个字。大树背后的围墙上铺着一层浅绿色的塑料植物,一把绿色大伞下面,是李大国的修表摊。围墙后面那个熟悉的44号院,已然拆成了一块空地,这个被绿色包裹的小摊位,在炎炎夏日里显得遗世独立

钟表摊支起的人生

1993年,李大国和几十个同乡一起到了成都,他们各自带着在老家南充学会的各种手艺,想要谋一份营生。90年代的九思巷附近,还是一派车水马龙,李大国决定在这里试一试运气,没想到自己的修表摊一支起来,就是26年。

 

“那个时候修上海产的石英表的最多了。”90年代的李大国,凭着自己的手艺,一天可以挣好几十块钱,这比在老家种地收入多了太多。到了2000年以后,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李大国的生意也随之到达了顶峰,他的小摊上,外国品牌的手表渐渐多了起来,日本的双狮、西铁城,是最常见的国外品牌,而这几年,天梭、浪琴、雷达又成了李大国小摊上的“常客”。

“修过最贵的表是一只5万块钱左右的欧米茄。”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大国的脸上浮出了一丝微笑,修钟表26年,除了春节以外,他从来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风雨无阻。周围的街坊邻居是他最稳定的客源,有的老人戴了几十年的表舍不得换,一直找他修,年轻人的表坏了,觉得他手艺好收费公道还是找他。他不那么擅长聊天,修表的时候戴着专用的放大镜埋着头,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个小时不换动作。可能是他面善,顾客们偶尔也会跟他讲讲故事,“有的客人跟我说,表是老家的朋友送的,坏了舍不得扔,就是觉得看着表,就能想起那个人。”有的客人甚至还跟他聊起了自己的爱情故事,每当这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手里修的表,一定是定情信物


 

修了几年的表之后,李大国发现街坊邻居们需要配钥匙的需求也不小,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收入,他在自己的小摊旁边又添置了配钥匙的机器,生意还不错,但是给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配钥匙的时候,他只收成本价。这两年,他又增加了一项补鞋底的技能,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挣五六千不是问题。

 

平淡而安稳的生活才是他的使命

李大国的老婆在成都的某间写字楼里当保洁员,在老家经人介绍认识之后,爱人就跟着他来到了成都。在成都一起打拼的这26年来,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李大国也没有带爱人出去旅游过,可是两口子却把自己的家经营得有声有色。

2011年,靠着夫妇俩的双手,他们在大丰买下了套二的房子,总算在成都扎了根。现在,每天早上8点,老李就从大丰的家里出发,骑着电瓶车穿城而过,接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他也不觉得累。虽然有了房子,但是两口子的日子一点也不轻松:“我们哪里耍得起哦,要生活,还要供两个娃娃。”享乐二字似乎从来不在李大国夫妇的字典里,但对他们来说,一双争气的儿女,比什么都来得幸福

李大国的大女儿今年25岁了,是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儿子是水利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碰到疫情,儿子找工作多少受了点影响,老李每天没生意的时候,还是会为两个子女的工作发愁。儿子报考了事业单位,但是竞争很激烈,老李没有抱太大希望,他还是想儿子继续读研究生。“那不就意味着你还要供他三年?”“做父母的,都是为子女考虑噻,我们节约点,读书的钱就省下来了。”

 

老李的摊位附近,现在几乎没有住户了,全都拆迁搬走了,但是偶尔会有一些旧相识,大老远开着车来找他修表。虽然生意受影响,但是他没想过要搬走,“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口岸,能搬去哪儿嘛?”老李没想过收徒弟,他知道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些挣小钱的苦活儿,手艺会不会失传从来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如何把生活平淡而安稳地继续维持下去,才是他的使命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