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英雄:还有一个“老买主”,就继续修下去

来源:看度号·锦绣青羊 2020年06月21日 15:26




“下午摆起哇?”“摆起嘛!”早上10点,金河路75号门口一个骑电瓶车的师傅一晃而过,十秒钟的时间,就和奉光华约了一场麻将。老奉的修车铺在一个狭窄的路口,门口停着4辆修好的自行车,光看外形就知道这些车的主人年龄应该不小了,他们都是奉光华的“老买主”,需要修车的时候,把车丢在他的店铺上,也不问价钱,到了时间直接取走

在金河路附近当环卫工人的老伴,休息的时候到铺子上接点热水,坐一下,和老奉闲聊几句,老两口的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打发着。

“疫情期间也一天都没休息的”

奉光华的修车摊辗转搬了很多次。

87年,刚来成都的老奉在宽窄巷子附近摆地摊,半年后搬到了琴台路的47路公交站,后来城市管理逐渐规范,老奉不得不把“摊摊”变成“铺子”,2003年,他在金河路71号开了自己的修车铺。无奈2008年房东把房子收回,老奉的铺子只得从临街搬到了背街。

90年代,成都是自行车的王国,自行车是每家每户出行的必备。刚来到成都的奉光华在那些年月凭着修车的手艺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块钱。老奉很少休息,每天早上6点出门摆摊,晚上8点左右收摊,是他“雷打不动”的规律。三十多年的时间,老奉修车的价目表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打气2分钱,现在收1块钱,以前补胎5毛钱,现在收3块钱。虽然看似涨价很多,但因为各种经营成本的增加,老奉的收入始终在两三千块钱一个月。

“共享单车影响太大了,收入砍一半!”前几年共享单车开始盛行之后,老奉的生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现在,他每天只有5、60块钱的收入,可是他仍然坚持每天从早到晚摆摊

“我疫情期间也一天都没休息的,每天都在这里摆摊。”老奉的修车摊全年无休,哪怕春节,以及疫情防控最严的时候,他也没有耽误过一天。

“那能有生意吗?”

“没有生意啊,但是总有‘老买主’要出门啊,跟他们打个招呼我也觉得安逸。”老奉说,疫情期间他每天一个人清晨6点多准时坐在摊位上,偶尔出来一个熟人,打个招呼,心里都觉得踏实

“60嘛,满了60我就不做了。”

“儿子让我不摆摊了,喊我休息,但是我还是觉得摊子摆起日子好混。”

老奉的儿子初中毕业之后跑到成都投靠老爸,一开始儿子也跟着他学修车的手艺,后来老奉坚持让儿子去学车,因为“修车挣不到钱”。拿到驾照之后,老奉用夫妻俩辛苦攒下的6万块钱买了一辆长安之星,儿子开始拉货挣钱。之后,儿子又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一家三口节省着过日子,在西安路附近买了一套套三的房子。



“我们一家7口都住一起,四世同堂。”说起自己的家,老奉笑得格外灿烂,他和老伴,儿子儿媳、两个孙子还有自己的老母亲现在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其乐融融,开心得很。现在生意不好,儿子媳妇劝他休息,他不听。“我对这个摊摊还是有感情。”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摩擦着摊上的工具。

虽然辗转了几个地方,但是老奉的修车摊一直和成都军区联勤部靠得很近,部队大院里的人,他说99%他都认识。“那些老买主以前找我修车的时候,还是兵哥哥。”二三十年前,部队里的小伙子们是老奉摊位上的常客,久而久之就熟络了起来,后来,这些兵哥哥的自行车后面就多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再后来,车后面架起了一个小座椅,坐的是粉嘟嘟的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20多岁的女孩从他的店铺面前走过:“叔叔,你怎么还在这里修车啊?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就在这儿了,我现在都上班了你还在。”老奉笑嘻嘻地说:“叔叔只有这一个手艺啊,不像你们读了书。”

“60嘛,满了60我就不做了。”奉光华说,只要有“老买主”找他,他就继续修,哪怕一天只修一辆心里也踏实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