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90后手艺人:匠心守护漆艺 用心传承非遗

来源:品鉴彭州 2020年10月20日 16:17

大漆也叫生漆、土漆、中国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后,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中国人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於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

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割漆是一种传统的采集天然生漆方法

今天小编要讲述的就是大漆工艺、螺钿工艺与一个钓鱼爱好者之间的故事。

初见薛磊,得知他是一位90后,擅长做细活。因他的手指细长,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虾”。薛磊从小生活在彭州市丽春镇,与众多川西坝农家一样,他的家四周绿意盎然,被一笼葱葱郁郁的竹林所围绕。

走进薛磊的家,客厅已被他打理成了自己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一张长长的案桌,桌子一边整齐地摆着长短不一、待加工的鱼竿;一边摆着几个笔筒,里面插着一些钢笔,木板墙壁上还有序地挂着些许工具。桌上一盏台灯亮着,刚好照在案桌一角。

小时候,薛磊喜欢跟在爷爷身后一起去彭州的河边钓鱼。那时候河里有不少鱼虾,很多人都喜欢到河边钓鱼。他经常守在那里看别人钓,等着别人钓上小鱼了,讨上几条拿回家开心地养着。因为从小喜欢钓鱼,长大后,薛磊用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回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鱼竿,却没钱再买钩、坠、漂、线这些东西。

这一切对于动手能力强的薛磊来说都不是问题:“家里缝衣服的针烧红后弯成鱼钩,剪上一段放风筝的线当鱼线,把保险丝敲扁后夹着线做成坠儿,拔掉爷爷家鸭子翅膀上的羽毛,剪成小短节,把线穿过去做成浮漂。”这就是薛磊人生中的第一套渔具。

时光流逝,薛磊也由一个熊孩子变成了小伙子,但对钓鱼这个爱好他却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态度,周末一有空,他就会驱车前往彭州周边的各大水库,享受垂钓的乐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薛磊与两大工艺结缘。当时,一位钓友在交流群中发出的一张日本手工鱼竿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中这支鱼竿除了制作精美外,鱼竿表层装饰的螺钿工艺也给人一种绚丽、富有生命力的感觉,令人在垂钓的过程中多了几分乐趣。于是,薛磊开始慢慢摸索着将螺钿工艺与大漆工艺运用于制作钓鱼竿。

让薛磊记忆犹新的是在夏天的一个夜里,自己第一次将夜光贝磨制成薄片后,将其镶嵌于钓鱼竿上涂刷生漆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弄得满手都是生漆。看着自己手上的漆慢慢由咖啡色变成黑色,他赶紧用毛巾擦,用肥皂水洗,然而根本洗不掉。后来他才知道,生漆必须用植物油、豆油才能洗掉,用水洗反而会让生漆的干燥速度变快。最后没办法,他只能黑着手工作生活好几天。

渐渐地,薛磊通过网络以及圈里的朋友找到了一些关于大漆工艺的资料和视频,但麻烦的是,详尽的视频都是外语没有字幕,只能一边看视频一边猜视频讲的内容,自己认为关键的就记录下来,然后再动手尝试。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薛磊终于成功地将大漆工艺与螺钿工艺熟练地运用于钓鱼竿上。

“毛笔”起源于中国,而钢笔的发明来自于英国,日本则是将传统漆艺运用在钢笔上,制作出了美轮美奂的螺钿钢笔。

随着螺钿钢笔的流行,不少笔友也开始托国内的漆艺师傅制作螺钿钢笔。于是,薛磊也开始参与其中,他用价格昂贵的夜光贝来制作螺钿钢笔,先将贝壳片裁剪成想要的形状,在器物刷上大漆后,待漆未干时将绚丽多彩的贝壳片贴上,大约三到五天漆干透后再刷一遍,直到漆面平整为止,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上漆五、六遍。漆平后用砂纸由粗到细慢慢研磨出螺钿花纹,完成后的钢笔光彩夺目!

薛磊说:“之所以漆器会淡出我们的视线,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大家有机会去接触它、触碰它、使用它,让它进入我们的生活。它的好才会渐渐的被大家所发现和知道。”

这位90后的匠心制作,虽然缘出鱼竿,却又让传统的镙钿、漆艺钢笔悠然隐于文房,供人观瞻。虽不再笔下生花,但螺钿依然闪烁,翰墨熏香了流年……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