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皮影:浮动于光影之间的美

来源:美丽大邑 2020年11月27日 15:33

穿越历史的长廊

解读尘封的记忆

岁月流转中

总有一种文化叫做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大邑皮影

民国初年

在东街九皋桥雅园茶社,这天,喝茶闲聊的人突然间增加了不少,只见在人头攒动中,一块白布上出现几个雕刻精致的小人,伴随着圆润高亢的唱腔,小人不停变换身形,或是脱帽休息,或是架起二郎腿,或是手托面腮作假寐状,总有那百般神态引得众人叫好。

有好事者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东街富绅陈华斋在他承头建的玩友会——“集贤社”中,增加了皮影演出,操纵者手法灵巧轻快,而那白布上的皮影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于是,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索性,这帮人便骑街搭台演出,这样,过往的人便可以随意观看,且不收费用。

当演出《情探》《白蛇传水淹金山寺》等经典剧目时,总会场场爆满,掌声雷动中,大家对大邑皮影产生无限喜爱。

1979年

晋原镇川剧学习组郑福兴、谢逢春等发起,邀请王场皮影提线老手黄汉臣,提线新手大旦杨德华、王协成、苏大利,鼓师邓平安、琴师严绍丹、旦角肖尊华、花脸刘华轩等,在大南街浴室茶园演出皮影戏,一时全城轰动,五百张门票不到半个时辰就售卖一空。

第一夜演出了《杀奢》《重台》《杀狗》《逼宫》《三金殿》《访友》六个折子戏,以《杀奢》一折唱作俱佳。戏中曹操拔剑跃马、趾高气扬,陈宫忍气吞声、后悔莫及之态,惟妙惟肖,观众无不喝彩。这次大邑皮影的演出,在茶园连续演了三夜,人们还是意犹未尽。

同样在1979年的某天,民间工艺美术专家刘丹桂站在大邑县文化馆的门前,为了收集和发掘散落于成都周边乡镇中的四川皮影图案,他去了金堂、崇庆等,但由于各种原因,四川皮影早已破败不堪,仅有的几个老手艺人,手中的皮影也已然变得面目全非。

“你去茶铺斜对面街边,立着一把大伞的地方找罗大爷。”经茶铺老板指点,刘丹桂找到了罗大爷。两人的这次见面,也让那张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皇后头像皮影,再度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出现的,还有那一百多套系列的皮影,每套多达一百多张,张张精美无比。

那天的街面上,铺展在地的皮影,伴随着斑驳的光影,散发着传统的热情,刘丹桂热泪盈眶地看着这些皮影,颠沛流离中的它们,终于可以再次震撼世人。

1983年

回去后的刘丹桂继续整理收集皮影素材,且以这部分在大邑发现的皮影画像为核心,专门临摹的专著《四川皮影》在国内公开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四川皮影的专著

1986年

成都锦江大礼堂内,刘丹桂发现的这批大邑皮影艺术珍品,被集中拿出来进行展览,很多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的专家驻足观看,并且惊呼:“我们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四川皮影。”

随后,这一批共27件皮影精品,全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悉数收藏。

不久,《四川皮影》被当时的西德皮制品博物馆收藏,并载入该国图书目录。

在这之后,奥地利、法国等国艺术研究机构,慕名而来,一一收藏了刘丹桂仿制的这批皮影艺术精品。

终于,大邑皮影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将中华文化也传播给了世界

1995年6月

“四川大邑皮影人物”连同“陕西东路皮影人物”、“河北滦县皮影人物”、“山西孝义皮影人物”,被中国邮政制作并发行成《中国皮影》特种邮票

“四川大邑皮影人物”形象是一位旦角,是大邑当地民间艺术家专门为这套邮票提供的人物造型。人物从额到腮呈圆形,眉目细长,给人以善良、敦厚的美感;大邑皮影受唐代壁画的川剧影响较多,雕簇不重精巧而重人物性格刻画,艺术格调浑厚而大气。

现在

值得欣喜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对大邑皮影的兴趣,咱们大邑部分学校开设了皮影特色课程,潘家街小学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让学生经历制作皮影的全过程(选皮、浸皮、裁剪、雕刻、熬胶、调色、着色、发汗熨平、缀结),作品展示表演的全过程——融合体育与健康的“皮影手指操”、语文拓展阅读的“皮影课本剧”、美术的线描、音乐的律动、舞蹈的技巧,并借助电脑编程、3D打印和激光雕刻等信息技术融合学习。

“乐享皮影课程”超越了知识的简单吸收,深度融合各学科知识跨界学习。学校皮影舞蹈表演在“2019年大邑县艺术节文艺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学生皮影创作作品获得了中陶会嘉宾、网校联盟、县老科协等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回顾

不是为了浅尝辄止的猎奇

而是为了深刻清晰的传承

请记住

咱们大邑皮影

编辑:钱琨

版面编辑:傅洋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