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未来两年成都将有这些重点布局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12月24日 16:22

12月24日,第二届“蓉贝”软件人才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动成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现场成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

根据方案,未来成都将围绕平台融合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软件、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未来汽车电子应用软件等5大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成都市软件产业“1+5”总体布局示意图

具体来看,成都要完成以下五大任务。

着力打造五大软件基地

一是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依托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整合成都传媒集团、索贝数码、华栖云等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基于8K/4K超高清内容制作、分发及运营平台,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二是工业互联网软件基地。依托成飞集团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与体验推广中心、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等优势资源,打造首批国家工业软件基地,创建区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是人工智能软件基地。依托成都超算中心、华为成都研究所等,推动国家超算中心在蓉布局,建设一批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四是鲲鹏产业生态基地。依托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打造信息技术应用与保障创新中心、信创技术适配中心,加快万达、华宇、统信等项目导入,构建涵盖应用软件、应用平台、测试、运维集成的信创软件和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加快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同方计算机(四川)信创PC制造、四川华鲲振宇鲲鹏整机制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鲲鹏软件生态基地和鲲鹏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五是未来汽车业务示范基地。深化与华为合作,引进一批数字车载一级供应商来蓉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打造未来汽车业务创新先行区。

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

一是以成都高新区为主导,着力突破推出一批国产化关键软件产品,强化天府软件园品牌输出,在中心城区推动建设虚拟软件园、云上软件园,争取实现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园”授牌;二是以成都天府新区为主导,依托成都科学城,积极打造新兴平台或融合应用类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与体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软件产品,争取实现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园”授牌;三是鼓励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都江堰市等大力发展未来汽车电子、数字文创、工业软件、地理信息、工业电商、智能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旅游等特色领域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快培育企业新军,支持其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争创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园”。

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一是补短板。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坚持动态优化全市软件产业全景图,着重在平台融合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软件、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未来汽车电子应用软件等5大领域分别布局培育1—3家龙头企业、10—15家骨干企业、30—50家生态伙伴,打造“龙头+骨干+伙伴”的新型企业生态。

二是育企业。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电子商务、网上菜场、云端餐厅、5G超市、共享服务、在线教育、远程诊疗、健康码系统、视频会议、云办公系统等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培育10家新兴领域的平台型“独角兽”、行业领军型软件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推动远洋大数据生态产业园项目、中国电信“云锦天府”云计算中心项目等27个已经签约项目落地注册、开工建设,促进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及地下连廊项目、紫光芯城项目等34个市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运,每年新引进不少于30家知名软件企业落户成都。

三是建平台。探索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华为系列创新中心、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与体验推广中心、工业信息安全(四川)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5G及其增强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安全高效自主可控区块链服务平台、中国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大型产业交流平台影响力;积极争取国家软件开源基金项目在蓉落地实施,推动建设开源软件社区。

四是提能力。制定发布《成都市标准化软件产品目录》,修订完善《成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促进标准化软件在蓉做大做强,推动华为、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小米、腾讯等大型企业更多采购“成都造”标准化软件。

持续强化人才保障支撑

一是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环境。积极实施“蓉贝”软件人才计划,完善优化“蓉贝”软件人才评选条件,按年度推出成都软件人才榜单,加强对软件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生活配套支持,加快建设“程序员之家”。二是打造“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制定出台《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办法》,推动建设4个新型软件学院、8个软件新工科基地和18个软件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创建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积极争取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分阶段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合作,争创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在蓉高校聚焦成都软件产业需求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四是加快培育和引进优秀团队。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双流区、都江堰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优秀软件人才团队标准,每年引进20个以上软件研发团队。

应用带动促进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应用场景。加强与本地化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加速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挖掘本地传统行业大型企业IT需求,推动大型企业与中小型软件企业融通发展;加大力度支持应用本土软件产品,切实推出更多采用本地化软件产品的有效举措,力争在电子政务、教育、人社、住建、医疗等重点领域政府采购本地化软件服务的占比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程度,开展校企精准对接,推动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产业示范基地和软件生态孵化基地,促进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在蓉高校的软件领域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力争每年成果转化、技术合同金额不少于5000万元,校企合作申报的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

三是促进区域协同。探索打造成渝先进制造业(软件类)集群合作模式,推动成渝两地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有效激发成都本地、德眉资同城化区域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等需求,推动成都软件能力向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地市州延伸拓展,促进需求就地就近快速满足。

按照规划,到2022年,成都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将突破5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形成“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校、名会/展、名赛”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编辑:邓海燕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