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打造成渝制造新极核、蓉欧开放新门户、天府山水未来城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12月29日 15:47

打造成渝制造新极核、蓉欧开放新门户、天府山水未来城

中共金堂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发展新目标

12月29日,中共金堂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聚力打造成渝制造新极核、蓉欧开放新门户、天府山水未来城”主题,认真总结“十三五”工作成效,谋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

“十三五”时期,金堂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主动把握成都东进发展机遇、承接蓉欧开放合作态势,统筹推进“淮州为核、三区联动”战略部署,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城市格局显著优化、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公园城市日渐成型、民生福祉明显改善,成都东北门户城市崛起成势。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5亿元,较“十二五”期末突破两个百亿大关;2016年—2019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8.1亿元;累计建成绿道253.5公里,建成公园21个,小游园38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3.7万人,城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学位11103个;完成25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279公里;“上蓄、中防、侧分、长疏”防洪思路基本形成,防洪能力逐步提升。2017—2019年连续3年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立足金堂发展新阶段新方位新任务新要求,金堂县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坚定走好“东进路”、全力建好“经开区”,将协同东部新区聚力东进,联动国际铁路港共建大港区,以加快建设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牵引,聚力打造成渝制造新极核、蓉欧开放新门户、天府山水未来城,力争2025年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初步成型,争取经济总量迈入700亿元方阵,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2035年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建成,与成都同步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持续深化“淮州为核、三区联动”城市发展格局,中部组群加快推进光伏、通航、职教、应急等产业单元建设,大力培育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奋力建设绿色制造基地、现代职教基地;西部组群重点发展大临港智造、大商贸流通、大文旅运动主导产业,打造开放包容、宜居宜游的“临港之城、文旅之城、韧性之城”;东部组群大力发展可进入、可参与、可体验的农业公园、都市田园、生态庄园,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之都·中国菌乡新城”。以“独立成市”理念加快淮州新城、天府水城、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构建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促进产城一体、职住平衡。

构建“3+N”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坚持“工业挑大梁 制造扛大旗”,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布局,差异化发展适空适铁、适欧适亚临港产业,全力打造成渝制造新极核。推动淮州新城全面构建节能环保(光伏)、通用航空、应急安全为主导的“3+N”先进制造业体系,天府水城加快发展临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食用菌产业园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着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制造产业增长引擎。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构建以夜间经济、亲水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沱江地标商圈体验场景,以乡村旅游、森林赛事为主题的体育健康脉动场景,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五凤古镇为主题的生态游憩场景,打造特色都市文化体育旅游消费中心。大力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端发展,加快“菌乡”“橘乡”“榄乡”建设,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

构建“双轴驱动”格局,打造蓉欧开放新门户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蓉欧开放轴与东进发展轴“双轴驱动”格局。全力推动成都外环铁路、成巴铁路、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遂成铁路公交化运营,市域铁路S1、S2、S4、D4等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成南高速和成绵高速扩容线等路网建设,规划建设铁路港大道。加快淮州综合交通枢纽、沱江港区建设,着力将成都国际铁路港淮州辅港打造成蓉欧班列、南向通道重要物流枢纽,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机场打造成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补给港”。加快金堂临港新城和亚蓉欧(成都)国际冷链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东进区域协同发展,共建沱江发展轴、金简仁产业带。推动天府水城与欧洲产业城、青白江国际铁路港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成德临港经济带产业建设。

构筑防汛减灾体系,打造韧性城市新典范

坚持系统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按照“上蓄、中防、侧分、长疏”防洪思路,建立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系统,增强防汛减灾实效,毗河分流减量,中河滞洪错峰、北河筑堤固防,加快防汛能力提升“十大工程”建设,增强上游蓄洪能力、保持行洪畅通。科学绘制城市洪水风险图,逐步疏解县城老城区低洼地带人口,实施棚户区、老旧院落改造。引导老城区部分功能和人口向南发展、向高转移。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任克非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